首富这个宝座,王健林并不是第一次收入囊中。2013年9月,他曾以1350亿元身家超越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首次成为中国内地首富,也成为胡润百富榜开创以来的第十位新首富。他赚钱的速度被形容为“每10分钟可以买一辆奔驰车,每小时可以买一栋400万元的房子,每天近亿元入袋”。
作为中国首富,王健林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格外引人注目,从“一个亿的小目标”到王思聪与冯小刚的骂战,从投资大制作电影《长城》到作为董明珠后备军参与收购珠海银隆,无不成为社会焦点。
2016年王健林讲的最多是文化、体育和品牌价值,呼吁政府放开文化输出限制。这一年王健林并没有停止并购步伐,先后并购卡麦克院线、Odeon & UCI院线让万达成为全球最大的院线;收购传奇影业、美国DCP集团,让万达在全球影视制作领域占据重要一席;同时,它还将国际足联、国际篮联、国际羽联发展成自己的小伙伴。
“当个将军”没意思
王健林1954年出生于四川,父亲王全义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4岁那年,王健林随父母来到四川省西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大金县(今金川县)。
14岁的时候,王健林初中毕业。从电影《林海雪原》中获得的激情,促使他奔赴军营——他成为沈阳军区的吉林省边防四团的一名战士,这里正是杨子荣战斗过的地方。
虽然是干部子弟,但王健林在部队并没有得到什么优待。那时候的军队,野营拉练是训练必修课,他所在的却不是机械化部队或甲等部队。每年冬季野营拉练,都是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装备,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徒步走上将近40公里;每次的拉练,总路程甚至可能达到上千公里。
14岁的王健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娃娃兵,身体和北方人相比更显瘦弱。看到他每天拿着步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排长都有些不忍,强行把他肩上的步枪换成了手枪。在严厉的父亲教导下,王健林自幼养成坚毅而又坦直的性格、雷厉风行的办事方略,这让他很快就由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军事干部。
16岁那年,王健林初中毕业选择参军,成为一名边防战士。1978年,他被推荐到大连陆军学院学习。在陆军学院学习一年后,王健林从120人中脱颖而出,成为3名留校工作的优秀毕业生之一。1986年,王健林调任陆军学院管理处副处长。此前一年,邓小平提出大裁军,而军队外面,改革开放正逐步深入,王健林决定脱下军装去社会上闯荡。
表面上,他是响应国家大裁军的号召,实际上,当时他对军队生活可能有些厌倦。他的控制欲极强,希望自己做出一番事业,自己做一把手,而在一所军事院校中,他的这个愿望很难实现。多年以后,在提起军旅生涯时,王健林笑言:“如果不转业,现在最多混个将军,那有什么意思?”
但18年的军旅生活,给王健林的一生都打上了深刻烙印。直到今天,王健林的作风依然是雷厉风行、令行禁止、讲究效率。
从旧城改造起家
从部队出来后,王健林进入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任办公室主任,两年后接盘区政府下属的西岗区房屋开发公司。这,就是万达的前身。
王健林突破成规的冲动,在万达集团的建立及扩张之路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989年,大连市西岗区北京街旧城改造项目启动。3家国有企业测算了两个多月,算出来的结果是,要想赚钱,必须卖到每平方米1200元,而当时大连市最好地段的房价不过每平方米1100元。明摆着赔钱的买卖,没人愿意接手。但王健林琢磨着,为什么不能卖到1500元呢?
王健林和他的团队反复讨论,最后决定采用4个创新——改没窗户的暗厅为有窗户的明厅、改木头窗为铝合金窗、安装防盗门、卫生间入户。王健林曾回忆说,这些现在看起来很“小儿科”的创新,在当时是需要勇气的。“政府规定,只有局级以上干部住房才能配洗手间。为此,我还遭到了大连市纪委的审查,要我提供购房者名单。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思潮大势所趋,这个事才不了了之。”
第一单买卖,王健林就赚到了名声,还有近千万元收益,万达也由此成为全国首家搞旧城改造的公司。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称“发展才是硬道理”,几个月后,中共十四大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同年,万达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立集团公司。
那一年,万达集团年销售额已达20亿,占大连房地产市场份额的1/4。“20亿在当时已经很了不起了,但连续两三年就在这个档上,上不去。我就跟我的同事们讲,要到外面去。”王健林的“外面”一指数千里,在那个北方人不敢轻易涉足广东的年代,万达到广东成立公司,借指标做项目。在他看来,尽管那次开发没赚多少钱,但“这个项目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我们走出去的勇气”。继旧城改造之后,万达找到了第二个创新发展模式:跨区域。
模式为先 文化为继
王健林说,万达一路走到今天,创新的过程概括起来无非四步。走完前面那两步,第三步就是创模式。
2000年,万达跻身全国房地产百强企业,总资产近百亿元。那年,万达的一名创业元老病重,要靠一种昂贵针剂维持生命,每支2000多元。当时,民营企业的职工无法享受社会保障。王健林100万元医药费花出去,为这名元老延续了1年多生命。一个人就花了这么多,以后怎么办?
“当时还不像现在这样想得这么伟大,要做全球领先企业什么的。那时候就简单地想,我要为兄弟们做一点保障……我当时就提出,万达集团要追求长期、稳定的现金流。”10年后,王健林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陈述自己当年的心迹。
于是,大家凑在一起开会,争论了整整三天三夜。在万达的发展史上,这次大会被称作“遵义会议”。会上,王健林力推“做大型的商业物业,招世界500强和一流的国内企业做租户”。有的老员工想不明白:“我们本身做住宅做得很好,很赚钱,品牌做得也不错。在这个时候搞什么商业地产呢?”更多人则持怀疑态度,“一下子做商业地产,谁来设计?不懂建造,也不懂招商,那意味着我们过去的生产流程全部要再造。”可王健林说:“盖收租物业的房子我们会吧,起码一半的功夫会了,至于商业物业招商或者设计,咱们慢慢再学。”
说起来容易,真正落到实处,王健林遭遇到不小的麻烦。“万达的第一个商业地产项目选址长春。王健林的想法很简单:地下做停车场,一楼办成精品店,隔成许多小铺面卖给业主,二楼引进沃尔玛,三楼搞了个红星美凯龙。”曾在万达管理层任职的吕丹(化名)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详细回忆了当时的情况:“因为没有考虑到要帮助业主招商引资,2003年正式营业时,上百个商铺有一半是空的,租到商铺的商家生意也不好。业主、商家与万达产生纠纷,甚至闹到法院。”
面对这次转型遇到的困难,万达许多高管动摇了,可吕丹记得,王健林很坚持:“过去的人没干好肯定是他们没有总结经验,没有找到其中的规律。我相信商业地产的路子没错,万达就是要做先锋。”他总结教训,决定组建专门部门为业主招商。
那之后,万达找准了商业地产的门路,正式走上扩张快车道。2004年,万达成立规划院,开始操作订单商业地产,拿着自己的商业设计找商家谈判;2005年,王健林又将商业中心、五星酒店、写字楼等打包,开发出“城市综合体”的新概念……事后,有人问王健林,为什么万达能以优惠价格拿到好地段,而别人不行?王健林回答:“我们有核心竞争优势,就有了议价权。”
但王健林的“野心”显然不止于做中国最大的“房东”。
2006年,涉足电影院线,当年实现盈利,不到10年,就拥有了百余家影院,千余块银幕;
2010年,与美国弗兰克公司合作成立演艺公司,打造顶级的中国文化秀。4年后,汉秀剧场在武汉中心文化区全球首演;
2013年,砸下500亿在青岛建立“东方影都”,并与奥斯卡金像奖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以及全球四大艺人经纪公司签署协议,从2016年起,每年在青岛举办国际电影节,计划用3至5年将其“打造成世界排名前列的国际电影节,改变中国没有电影文化世界品牌的局面”……
接二连三的文化领域大手笔投资,在打响万达品牌的同时,也让一些公司管理层心生疑惑:“这能赚到钱吗?”王健林看问题的角度却大不相同:“所有的行业都是有天花板的,文化产业却没有。只要你做得好,它的盈利空间是无限的,而且它还有巨大的品牌效益和穿透力。”
线上线下宝座争夺战
2013年,王健林首次登上富豪榜榜首后,并没有停留太长时间。不到一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其董事局主席马云以1500亿元身家超车,一跃成为胡润百富榜首富。
互联网概念成了商界的宠儿,但王健林坚定地认为以万达为代表的“传统店铺经营”无可取代。他也开始涉足电商平台,尽管他自己还不太会用这些——2014年8月,万达与腾讯、百度成立电商公司,被业界戏称为“腾百万”。为了拥有自己的支付平台,万达同时与快钱进行收购谈判。王健林的想法很明确:2014年,万达广场有4000多万会员,2015年目标是1亿,此外还有十几万家商户,资源如此分散,万达无法掌控,但通过支付环节可以将它们连在一起。
大手笔收购,是王健林借资本之力实现万达版图扩张的又一尝试。
国际上,2012年,万达以31亿美元资金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AMC,一举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在国内,2014年,收购了12家旅行社,总规模达75亿,他的计划是在3年内靠并购做到全国最大……据说,王健林的投资逻辑非常直接:“我买什么能成为全球第一?”
2014年12月,万达完成了在香港的首次公开募股。23日,圣诞前夕,万达商业地产在港交所“敲钟”。按此前胡润的测算,若万达商业股价上涨30%,王健林的财富将再次超过马云,重新成为内地首富。人们以为此事指日可待,但市场的反应并非如此。上市当天,万达商业以发行价48港元(1港元约合0.8元人民币)开盘,收报46.75港元,下跌2.6%。王健林与首富宝座擦肩而过。
真正助王健林重夺宝座的,是2015年1月22日万达院线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院线第一股,并在开盘后以43.98%的涨幅封在涨停板。作为最大股东,王健林的财富出现大幅增长。与此同时,阿里巴巴第四季度财报令人失望,股价大跌。涨跌之间,王健林与马云的财富排位调了个儿。
2013年,王健林在录制一档财经节目时曾表示,自己并不在乎所谓的排名。“小平先生有一句名言,关键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觉得就是要有稳定的资产、长期的现金流和比较好的商业模式。为了排名而去排名,那就完蛋了。再说,假如你做到了3000亿,他不排你,那是他掉价了。”在他第二次当上内地首富后,回头再看这样一番表白,体味更深。
随着财富的增长,王健林在媒体上的曝光度越来越高。在媒体的描述中,但凡他出现在公开场合,身后总会跟着一群“黑西装”:全体男性、着装整齐、不苟言笑,与王健林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几乎每一篇有关王健林的文章都会谈到,他的一言一行都给万达打上了明显的“王氏烙印”。万达企业文化中心的一位员工曾说:“你不会从我们嘴里听到不同的声音,万达只能有一种声音,那就是老板的声音。”
文艺青年的面孔 写诗唱歌样样拿手
在许多人眼中,王健林不苟言笑,很少有人想到,他也曾是一个文艺青年。
1979年,在大连陆军学院留校任参谋后,王健林很快表现出自己的“文艺范儿”,不仅常写文章,还写诗。因为文笔好,王健林被调到学院宣传处当干事,负责学院党政专修班的组织和协调工作。他联系了坐落在大连的辽宁师范大学,请老师定期来讲课。在这个过程中,王健林走出相对封闭的部队,与地方和社会上的人士打交道,开始转型为市场化人才。
此外,王健林爱好收藏,祖辈和父辈都在诗书方面有所浸润,1992年他就敢于押上全部身家、花800多万买下傅抱石的一幅画。他也曾开玩笑说,“下海”很大动因是为了有钱搞收藏。
目前为止,王健林唯一的“自传”是一本演讲集。他曾公开表示:“枪手写不了我的思想和我的感受。”他要自己写。“老实说我自己文笔也是很优秀的,写文章能被我看上的人也不多,所以我一直不主张别人来给我写。”目前,他的计划是2020年从一线退下来,花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好好写一本自传,“给年轻人一点启示”。
除了写作,王健林还非常喜爱唱歌。2013年,他的歌艺曾让采访他的美国《财富》杂志记者惠特福德大吃一惊。
全球互联网上,“王健林唱歌”火了。他唱的黄梅戏和摇滚在youtube和facebook上有很高点击量和传播。他不是歌星,却获得比国际一线大牌明星还要高的点击量。海内外媒体点评称,近年来,王健林年会嗨歌已经成为全球“超级IP”,赋予万达品牌鲜活的生命力和人格化魅力。欧美知名品牌营销专家更以“王健林用演唱会向世界展示万达转型决心”为题,点赞万达的“全球影响力”。
不愿当“国民公公” “首富家的熊孩子”
2011年4月,因在微博上炮轰俏江南董事长张兰,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这一年,他刚从海外游学归来,在微博上给自己贴了“年少轻狂、口无遮拦”的标签,因此树敌不少,被称为“首富家的熊孩子”。
这个“熊孩子”的新鲜事还真不少:2013年王健林首次成为中国首富后,他微博转发了这条新闻并评论了一个字“哦”,引发网友热议;2014年6月27日,他发微博称,在京东上买了个电脑桌迟迟没收到,引发网友“神回复”,简单的网购吐槽变成全民娱乐的网络事件;2014年底,姜文的电影《一步之遥》上映后,他炮轰其为“烂片”,迅速演变成一场与片方的骂战……
值得玩味的是,公众对王思聪并未表现出对一般“富二代”的厌恶和仇恨,反而是一种“好奇的注视与友好的调侃”。目前,王思聪微博粉丝数为1092.7万,是货真价实的大V,成千上万的粉丝在评论中喊他“老公”,于是他被称为“国民老公”。
在王思聪口中,自己是“父母创业的牺牲品”。1988年1月3日,王思聪出生在大连。彼时,他的父亲王健林在西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当副主任,母亲林宁则在西岗区体委工作。林宁同样出自军人家庭,家境不错,现任林氏投资公司董事长,其父亲曾是大连一家保险公司的领导。王思聪出生后,王健林夫妇忙于生意,很早便把儿子送到国外。他先是在新加坡读小学,接着在英国完成中学和大学教育。
对于这个儿子,王健林曾用“怕了他”来形容,“在外不管你是多大的老总,回家他该不理你还是不理你”。王思聪则回应:“我的父亲对我确实特别宽容,除去‘老来得子’,这中间难免有些内疚之情。”
现在,王健林一家三口每年大概能吃上三次团圆饭。每个月,王思聪能见到父亲一次,其他时候都各忙各的,有数不清的出差和公务。但王思聪接受采访时谈及父亲的口吻是极其尊重的:“我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随和、谦让、包容、刻苦、勤奋、努力。他一直是个特别勤奋的人,每天早上七点半就出现在办公室。他比我简朴,在北京这些年还住在不到一百平方米的公寓里,他也不花心、完全不好色。除了企业家身份之外没有其他的身份……所以我从小独立,一方面是因为在国外,另一方面是因为有父亲做对比。”
王健林曾说“自己相信自己这个故事,相信我能做成,失败五次、十次甚至更多次也不怕,接着再弄,接着再干,还真就获得成功,这个路上就站起来了,如果没有这种坚持精神、锲而不舍的精神,没有这种执着,或者坚信,是不可能成功的。”
美国福布斯杂志21日公布最新全球富豪排名榜,万达集团主席王健林以313亿美元排在富豪榜18位,成为华人首富,比香港长和主席李嘉诚高一位。
关于时代财经
本站所刊登的时代财经及时代财经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时代财经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