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2月8日22点49分,约翰·列侬(John Lennon)在纽约自己的寓所前,被一名据称患有精神病的美国狂热歌迷马克·大卫·查普曼枪杀,死时年仅40岁。作为摇滚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留下了世代传颂的音乐瑰宝;作为一名反战斗士、艺术家,他的人生涂抹着浓浓的传奇色彩。
在我死后我一定会被世人忘记,不过我一点也不在乎我死后的事情。——约翰·列侬,于1971年
也许列侬确实不在意他死后的事情,而我们却在他离世之后,依然在在意他,在缅怀他。这么多年,他在我们心中的位置从未被替代过。对于很多人来说,他带来的关于和平与爱的信息可以定义一整代年轻人。他的乐队,披头士,毫无疑问是流行音乐界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拥有最多歌迷、最为成功的乐队。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音乐产品销量突破10亿,至今无人能够打破,Billboard榜单上20首冠军歌曲,10项格莱美大奖,还有一座奥斯卡奖。
这几天,不自觉地单循Hey Jude这首陪伴多年的歌,The Beatles成员之一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1968年为列侬和前妻辛西娅(Cynthia)的儿子、当时5岁的朱利安(Julian)写下这首歌。麦卡特尼通过这首歌鼓励Julian勇敢面对单亲家庭的现实。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首歌似乎成为了全世界所有单亲家庭或是孤独的孩子们必听的一首歌。
也许我们都历历在目,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时,当圣火点燃后,麦卡特尼钢琴弹唱了这首歌,把伦敦碗推到又一个高潮。大约8万人,在现场陪着麦卡特尼唱这首歌,只恨时间太快,一直循环下去才好。
而除了他的才华之外,约翰列侬还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一个有梦想的人…
在他的身后,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那一首首经典的音乐作品,还有一生未走出“披头士”阴影的已去世的第一任妻子;还有与他“不是谈情说爱,是生死相依”的灵魂伴侣小野洋子;而最重要的,还有他所崇尚的世界大同的理念和他对和平所作出的贡献,他的一生都是一种追求理想的行为艺术。
五岁时,妈妈告诉我,人生的关键在于快乐。上学后,人们问我长大了要做什么,我写下“快乐”。他们告诉我,我理解错了题目,我告诉他们,他们理解错了人生。——约翰·列侬
这是1949年时的列侬和他的母亲Julia Lennon的一张合照,也是至今为止公开过的唯一的一张他与母亲的合照。后来在列侬17岁的时候,母亲死于一场车祸。
列侬出生于英国利物浦一个工人阶层家庭里,而他的父亲在小列侬只有三岁时就抛弃了妻子和儿子,因此,列侬很小的时候就不得不寄宿在位于沃尔顿郊区的姨母家里。列侬的母亲对他来说,与其说是一位母亲不如说比较像一位好朋友。
1952年9月,列侬进入 Quarry Bank 初级中学,他开始显示一些优秀的天赋,例如作家和艺术家,他在较一般儿童较早的年纪就开始阅读书籍。就在1955年初,列侬在学校里组织了一个摇滚乐队“the Quarrymen”(采石工人),唱所有的游行歌曲,它正是披头士乐队的前身。列侬一直担任乐队的主要歌手和词作者。
我们在各自面前并不是什么伟大的Beatles,只当这是个玩笑,我们不会摆出任何假惺惺的姿态。——约翰·列侬,于1966年
1960年,列侬组建了他的“披头士”。并开始在各地的俱乐部演出。第一支单曲《Please Please Me》诞生。
1961年底,列侬和他的The Beatles碰到了布莱恩·爱普斯坦。1962年5月,披头士正式与伦敦EMI旗下的一家小公司Parlophone签下录音合同。自此,开始了以披头士为主角的摇滚乐“不列颠入侵”。
1961年2月21日,The Beatles在The Cavern Club进行了他们的第一次表演。从1961年到1962年,他们在这家酒吧进行了292次表演。
“当你参加摇滚乐知识竞赛,被问及这样一个问题:摇滚乐史上最具革命性的一天是哪一天?请按下抢答铃,毫不犹豫地说出答案:1963年2月11 日。因为在这一天the Beatles用Live的形式,10小时灌录了他们首张专辑的全部10首歌曲。从此摇滚乐坛领袖的旗帜从美国转移到英国,被the Beatles双手接过。
Paul McCartney以一句“one,two,three,four”开始了第一首歌曲的演奏。如同读秒一般地宣布了一个时代的开幕。 ”
Twist and Shout
老歌迷可能一看到这几个英文单词就会会心一笑。The Beatles在1963年7月于英国发行的首张EP,Twist and Shout与Do You Want to Know a Secret、A Taste of Honey和There's a Place一起,由Parlophone作为EP发行。EP和专辑都获得了冠军。
也有很多人熟知这首歌是因为后来张国荣在1994年的电影《金枝玉叶》中曾翻唱此歌,并将此歌收录于电影原声带中,很多人对哥哥的这一版本也印象深刻。可能天才艺术家之间,都是有一种感应和想通吧。
With the Beatles,这是the Beatles的第二张专辑,它的出版与第一张Please Please Me是在同一年。如果说Please Please Me使得the Beatles在英国崭露了头角的话,那么With the Beatles则是the Beatles席卷美国的开端。
初期的Beatles得以走红的最大原因在哪里?在列侬。Beatles是很幸运的,因为他们刚出道的时候,列侬的才华就已经十分接近成熟期了。无论是在写词作曲,还是在唱功,列侬都无疑是当时的Beatles的领军人物。这张唱片中的五首歌的词曲创作均由列侬一手包办,另外他还担任了七首歌的主唱。
可以说With the Beatles里的很多歌曲都是为了体现列侬的杰出演唱才华而存在的。
必须指出的是,这只是初期的Beatles得以走红的原因。而the Beatles能够成为一支伟大的乐队,其原因则在于此后Paul McCartney,George Harrison,Ringo Starr的成长。
这张专辑的封面黑白剪影风格相当独特,摄影是 Robert Freeman,拍摄现场是一个酒店长廊里,光线非常阴暗,只有在走廊尽头有一扇窗户,利用人脸右侧强烈的自然光,拍摄出几人的若干组镜头留用。在最后确定专辑封面构图时,Robert 避免了把四人头像放在一排的简单处理,而是把 Ringo 放在了右下角,这不仅因为他是最后一个加入乐队的成员,同时他也是乐队中个子最矮小的一个。
最初的设计草案是这张照片将充满整个封面,没有任何文字和标题。然而这一思路被工作室集体否决,原因是他们认为 Beatles 当时还没有出名到那个程度,因而不可以出一张无字的封面。然而几个月后,同样是英国的滚石乐队将自己的专辑首次以这种形式发行,这使得 Beatles 白白丧失了一次标新立异的机会。
黑白色调衬托出四张年轻端肃的脸,英伦风范的嬉皮士,无论是Beatles解散, 还是列侬身亡,还有始终伴随他们的一些丑闻:从性、酒精和毒品中催生出的灵感,一切的一切都不能阻止他们的音乐继续向前进。
我们还是要感谢上天让我们拥有了这些最疯狂的人。
1964年,披头士乐队离开伦敦机场。左起:约翰·列侬,林戈·斯塔尔,保罗·麦卡特尼和乔治·哈里森。自此,披头士狂热开始从英国蔓延至全世界。
1964年,对于The Beatles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年,因为这是乐队正式进入国际视野的一年。约翰·列侬,林戈·斯塔尔,保罗·麦卡特尼和乔治·哈里森开始了一系列巡演,正式掀起席卷全世界的披头士热。
他们在欧洲进行了首演,随后又在美国、香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了演出。在美国,他们第一次参加电视直播节目,登上了《艾德苏利文秀》(The Ed Sullivan Show)的舞台。共有7300万美国观众观看了这场演播——比美国人口的1/3还多,创造了当时的收视记录。
当the Beatles 抵达美国时,他们受到了大规模的近乎歇斯底里的欢迎。在这里,粉丝们尖叫着看他们的英雄们在(The Ed Sullivan Show)的舞台上表演。
在其他国家,乐队所到之处无不引起骚动。这里其实也有澳洲粉丝的记忆。
1964年6月14日,披头士乐队入住墨尔本南十字星酒店,图为两名澳大利亚士兵挽着胳膊阻拦歌迷。大约有300名警察和100名士兵试图控制10000名尖叫的粉丝,为乐队乘坐的汽车开出一条通道。和大多数“人墙”一样,在推挤最厉害的时候,这一段被推开了。披头士乐队最终通过后门入口进入酒店。
1964年6月16日,澳大利亚,庞大的人群聚集在墨尔本市政厅外迎接披头士乐队,这是其中一个场景。当时,披头士乐队正前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巡演。
1965年乐队的第6张录音室专辑Rubber Soul,被很多歌迷称为最爱的甲虫砖。
20世纪60年代初,人们刚刚摆脱了二战带来的灾难又饱受着冷战,这时,这支来自英国的 The Beatles(披头士乐队)带着无拘无束的乐观主义精神唱出当时人们内心的渴望,绝对是60年代最著名也最受欢迎的乐队。无论歌唱方式还是穿着打扮都是受到疯狂的追捧和效仿,至今仍然是不老的经典。
约翰列侬,你爱过辛西娅吗?
1964年,在 Dorchester 医院,列侬和妻子辛西娅在一起时跟媒体打招呼,这也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合影。
作为列侬的第一任妻子, 辛西娅前半生都活在有关列侬的光环或阴影里。他光芒万丈,玩世不恭,她美丽动人,中规中矩。她几乎给了他全部的爱,而他的万丈光芒,分给她的也不过一线而已。
1957年,列侬和辛西娅在利物浦艺术学校相识,并于1962年奉子成婚。他们在一起的七年是“披头士”横扫世界的七年,辛西娅却不是陪伴在侧的人。她通常留在家里,为儿子的每一点成长骄傲,为乐队的成就自豪,却不知道四个大男孩到底有多成功。
亨特·戴维斯(Hunter Davis)1968年为乐队写了唯一一本官方传记。在他的笔下,辛西娅“是一个很可爱的女人”。他写道:“当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和他们在一起待了两年,频繁出入列侬的家,与辛西娅待在一起。她和列侬完全不同,安静、克制、冷静,根本不是一个嬉皮。”
1968年,列侬因为大野洋子与辛西娅离婚。某次,辛西娅从意大利旅行回来,大野洋子穿着她的浴袍和列侬坐在浴室地板上的场景成为刺痛她一生的画面。
离婚之后,噩梦远没有结束。儿子朱利安小时候曾经问辛西娅:“爸爸总是宣扬爱与和平,但是他为什么不爱我?”
而他的爸爸列侬则向全世界宣告:“我和大野洋子的儿子肖恩(Sean Lennon)才是我的第一个孩子,朱利安只不过是我和大多数英国人一样犯的一个酒后错误。”
辛西娅曾经出过两本关于列侬的自传。早年的《A Twist Of Lennon》里她没有写任何人的坏话,即便是“抢”走列侬的大野洋子,因为“列侬从未完全属于过我”。 事实上,全世界都知道列侬为大野洋子抛弃了辛西娅母子。辛西娅回忆录《我的约翰》(John)中苦涩地写道:“被抛弃已经让我心碎,更糟糕的是全世界都知道了我的耻辱。”
1968年,列侬和他的儿子Julian在他的座驾劳斯莱斯幻影VI前合照。
披头士比耶稣更流行。——约翰·列侬,于1966
因为列侬曾经说过,“披头士比耶稣更流行。”1966年,美国数家音乐电台组织当众烧毁他们的专辑。
我讽刺社会、政治、媒体和政府,但并不讽刺生活、爱情、上帝和死亡,所以我不承认我是个愤世嫉俗的人。——约翰·列侬,于1966
我跟保罗说,我走了。——约翰·列侬,于1971年退出Beatles
樱花树下,从未走远
小野洋子长着一张过于刚毅的脸,缺少东方女子原有的柔和。披头士乐队的歌迷都不喜欢她,认为她丑陋和尖刻,因为她介入了约翰.列侬原来的生活,导致了列侬第一次婚姻破裂和披头士乐队的解体。
在两人相遇之前,在他们各自所产生影响的文化领域里,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都是发光发热的人物,相比于披头士时期并不直接参与政治的态度暧昧的列侬,小野洋子个人以及她的实验艺术作品当中透露出的大胆和直接,更具备一种震慑力,这种震慑力在混乱的六十年代足够平定其他人的狂躁盲目心气,更是打开列侬紧闭心门的最有力钥匙。
于是,在他们第一次面见,洋子镇定若闲地将只有“呼吸”一词的纸条递给列侬时,这短小精悍的词语,让列侬的世界忽而澄明。后来列侬在观众席里看着洋子表演她的作品《切片》,随着洋子身上的衣裳被一小片一小片的剪下,露出皮肤,列侬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开始以最真实的方式显山露水。
1968年7月17日,披头士成员约翰·列侬和当时还是他女友的小野洋子与保罗·麦卡特尼抵达伦敦电影院,参加他们的新动画片《黄色潜水艇》的首映,列侬手上拿了一个苹果,象征他们刚注册的公司Apple Corps。
俗话说的好,每个白痴背后总有个伟大的女人。——约翰·列侬,于1968年
1969年,在荷兰著名港口阿姆斯特丹,列侬上演了他最著名的行为艺术。当时他和已有身孕的大野洋子住在位于蒙特利尔的皇后伊丽莎白酒店1742号房间,整整7天他们一直在床上,开着房门,并且以床上的装束,接待记者和政治人物的访问。在这7天里,这张大床和半裸体的列侬与大野洋子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列侬也成为最著名的反战明星。
列侬替他这种看似偏激的行为命名为“为和平而卧床”。他说“武力不会对和平有任何帮助,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躺在床上一星期而获得和平,在寻求和平的各种方法中这是最简单又最有效的”。他们的口号是“give peace a chance”。在他以这个口号为名字而做的歌曲中,列侬唱出了他那句最著名的反战歌词:要做爱,不作战”(“make love, no war!”)。“要做爱,不作战”马上成为当年最流行的反战口号。
她(小野洋子)给了我所有创作灵感,不是给了我写歌的灵感,而是唤起了我内心的东西。——约翰·列侬,于1981年
列侬与剪掉头发的洋子。
不知当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你是否会和我一样感到震撼。全裸的列侬紧紧抱着一席黑衣,头发如海藻般松散在床上的小野洋子。这样的画面让我忍不住会想到,依赖,相依为命这样的词。你看列侬深深的蜷缩在小野洋子身上,仿佛水草一般缠住,而小野洋子的表情是那样平静,被轻轻的吻着。仿佛他们的关系就像鱼水空气水一样,自然而然的互相依赖和缠附。无人想要松开,更无人企图挣脱。就像你见过的,老树的根深深扎在土地里。
这张照片拍摄于1980年12月8日,由《滚石》御用摄影师安妮莱伯维茨拍摄。而就在这张照片拍摄完成五个小时之后,约翰列侬却被一名歌迷射倒在达科塔大厦门前。摄影师安妮甚至还没有来得及把这张照片拿给这对夫妇看。于是这张照片成了列侬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张照片,它最终成了《滚石》纪念列侬专刊的封面。
约翰列侬被刺杀身亡25年之后,妻子小野洋子重回东京武道馆首次独唱了“甲壳虫”的经典名曲,用来纪念约翰列侬。虽然是因为这位从小接受美国教育的日本前卫艺术家加速了“甲壳虫”的解体,但也正因为有了她的出现,才让列侬后期的音乐作品绽放出一种无人可以效仿的梦幻色彩来。而这份童话般的纯真,不仅是当今流行乐最缺乏的宝贵养分,也是纪念列侬逝世二十五周年的种种形式背后,应该真正领悟的精神所在。
他们的爱情充满争议,有人职责小野洋子,有人遗憾披头士的解散,有人心痛于约翰列侬的被刺。但仿佛这就是一个故事。并不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又或者说他们的相爱又何尝不是一场行为艺术。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按照他们的想要的样子相爱和生活。用彼此的力量和自己的方式去呼吁和平,去创作音乐。哪怕是受到争议也好,解散也好,死亡也好,这些都不重要。形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歌唱,重要的是他们在相爱着。
轰轰烈烈的一个时代,在枪声中和列侬一起轰然倒地
1975年,列侬的儿子西恩·列侬出生,列侬因此暂停了自己所有的音乐计划,专心致志照顾自己的儿子,消失在公众的视野里。甚至连老朋友“滚石”乐队的米克·贾格来纽约约他出来喝一杯,他都不予回应。在这五年期间,列侬也进行了艺术上的新探索。1980年11月,他和小野洋子的新作《Double Fantasy》出版,这似乎预示着列侬就要强势复出了。
然而事情却没有朝好的方向发展。1980年12月8日22点49分,列侬和小野洋子从达科塔公寓中走出,正当此时,一个男子从后面匆匆跑过来,叫道:“你好,列侬先生!”列侬以为他要找自己签名,然而,正当列侬回头之际,这名男子掏出手枪击中了列侬。而洋子惊恐万分地目睹了这悲惨的一幕。
刺杀列侬的这名男子名叫马克·查普曼,据说他患有精神病。在问到为什么他要刺杀列侬时,查普曼说:“我想要出名,所以我要杀死约翰·列侬,这样我的名字将随着他的死,永远被绑在一起让后世记念。”查普曼是列侬狂热的歌迷,做出这样的举动实在是让人错愕。
草莓园的Imagine图案。每年冬日列侬的祭日,都会有无数歌迷在这里聚会,点起蜡烛,唱着列侬或披头士的歌。
列侬很天真,天真到以为通过自己的音乐和影响力,能实现世界大同,和平和爱可以光耀大地。但如今,在他已经离开这个世界35年之后,世界上依旧有战争、阴谋、不平等。越艺术成为奢侈品,音乐成了纯粹的挣钱机器。年轻人都奔着物质去了,梦想成了一个笑话。更可悲的是人们再也不愿意去单纯的相信一件事并为之努力了。但正因此,我们需要约翰·列侬,他让我们能够以梦想的名义活着,我们能够听见他在耳边唱:“你说我在做梦,可我不是唯一一个。”
关于时代财经
本站所刊登的时代财经及时代财经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时代财经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