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时代财经APP

立即扫码下载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微信

立即扫码关注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

定了!今年GDP增速6%以上 为结构性改革预留空间

作者:余思毅 2021-03-05 12:02

“主要是给结构性改革预留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3月5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指出,他此前预测2021年中国GDP增速约在8%左右,CPI增速约在1-1.5%。

图虫创意-1048383031478976614.jpg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2021年,中国经济逐渐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全国乃至全球都高度关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的设定。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1年中国GDP增速达8.1%;国内分析师则普遍预计增速在8%-9%。这意味着按照惯例,8%将成为地方制定GDP的一个标准线。

但在1月下旬以及2月份召开的地方“两会”中,多省均将2021年GDP增长目标定在8%以下,广东6%、江苏6%、天津6.5%、湖南7%、福建7.5%、贵州8%等,低于国际组织及市场机构的预判。现如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较各方预期为低。

“主要是给结构性改革预留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3月5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指出,他此前预测2021年中国GDP增速约在8%左右,CPI增速约在1-1.5%。

“不难看出,关于增长与通胀目标,政府给出的具体指标是比较宽松的,实现没有什么大的难度,这其实就给结构性改革预留了空间。2021年宏观政策将会进一步正常化。”张明进一步解释,这意味着“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等这些结构性改革的措施将继续深化推进。

据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一直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冲基金桥水创始人瑞·达里奥曾表示,中国近年来的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庞大的调整战略,不断推动结构性改革为未来的发展创造空间。“首先,中国先是清理旧模式遗留的现实挑战,比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避免这些问题不断累积形成系统性风险,阻碍改革与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又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进入一个高效率的轨道,比如创新战略、扩大开放,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市场化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杨畅也认同张明的判断。杨畅对时代财经分析,若目标设为“6%以上”,意味着政策姿态是“托”,为经济后劲发展留力。

杨畅认为,这或有三方面考虑:一是经济已修复明显,再发力会造成过热;二是避免形成较高基数,对后年造成压力,导致起伏过大;三是不确定性仍然存在,需要进行政策储备。

杨畅进一步指出,“托”留力意味着“改”发力。2021年,国资国企改革、居住、教育、医疗等方面均存在改革发力的可能性,带来较大的市场机会。2021年将是改革大年。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经济增长目标是一个区间性的概念——“6%以上”。对于这一区间,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微财经”创始人刘胜军3月5日对时代财经分析,设置在“6%以上”有利于平稳衔接,同时为风险预留缓冲空间。

刘胜军分析,这样设置的第一个原因是为了有利于平稳衔接,因为2020年基数低,所以2021年增速高不会是常态,考虑到最近几年GDP增速在6%左右,出于平稳衔接的考虑而制定了6%的水平。第二,虽然今年比去年乐观,但还是充满不确定性,包括全球疫情以及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都较大,所以还是多为这些风险留出缓冲的空间。第三,如果把指标定得比较高,为了这种完成指标就会产生很大的投资冲动,不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反,如果设定在6%,不管最终是7%还是8%,那么由于设定经济目标的压力带来的扭曲也会相应地减少,所以设置在6%是比较合理的做法。”

就在两会前夕,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也曾基于设定经济目标会带来投资冲动、扭曲经济增长动力而呼吁“应该永久性取消GDP增长目标”。当时,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曹和平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就表示,“诚然,GDP目标论会导致很多经济发展的弊病,但应该修正它,而不是取消它。”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也向时代财经分析称,目标的数值可以视情况而加以调整,比如采用区间方式来设定等,设置一定区间的增长目标,能让全国各个地方更从容地去平衡防疫与复产,留出足够的回旋空间。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编辑: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