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时代财经APP

立即扫码下载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微信

立即扫码关注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

OYO会是又一个OFO?

作者:郑方圆 2019-06-28 12:10

“有的人先在Uber或滴滴待过,后来去了ofo或摩拜,再后来又去了OYO。三个当中抓住两个,就能赚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在摩拜被美团收购的一年后,有人如此感慨道。

im-84122.jpeg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6月27日正式对外宣布与美团建立为期一年的合作,上线8000家标准酒店之后不久,OYO创始人RiteshAgarwa(中文名李泰熙)发给全体员工的内部信被媒体曝光出来。

腾讯新闻《一线》在27日晚些时候披露了这封内部信。在信中,李泰熙描绘了OYO酒店的美好图景和漂亮成绩,声称负面新闻乃是手下败将所为,对于大规模裁员问题没有涉及,但是鼓励员工推荐朋友加入OYO。

在这之前的一个月,OYO酒店还有两个大动作——5月27日宣布与携程达成战略合作;5月30日在成都推出了OYO酒店2.0。

除此之外,OYO酒店仍然活在“口水”堆中,铺天盖地的报道几乎都是负面,从6月24号左右开始爆出的大规模裁员、数据造假、贪腐、烧钱等各种言论将OYO一次次推向舆论的浪尖。

尽管公关人员在第一时间以人员优化及架构调整的说法回应了大裁员消息——“我们绝不会向不讲诚信的行为妥协,也绝不会容忍持续的绩效不达标。”——李泰熙的内部信也很有针对性地驳斥了“烧钱论”和部分“负面报道”,但这些都无法驱散笼罩在这家“明星”公司身上的迷雾。

还是熟悉的“网红配方”

大规模裁员这样的消息最初被爆出来,至少让一部分人心头一紧。这正是最近几年来,不少“网红”公司走向暗淡的共同前奏,与之相伴的还有薪资纠纷、数据造假和内部的“贪腐”问题。

最出名的前车之鉴,是共享经济热浪之下的ofo和摩拜。两者的高管都一度被卷入贪腐门事件,也都在大厦将倾之前被曝出大裁员和数据造假。

对于当下的OYO而言,这些迹象似乎都能隐隐找到。

6月24日爆出的大规模裁员消息被“优化”掉了,但仍有不少OYO的前员工和现员工在社交平台上发泄着自己的不满和抗议。

在微博上,一位在OYO做TR的员工表示“人员流动性很大,绩效不好拿,两个月业绩不达标就会被优化掉……从去年五月到现在,BD走了一批又一批……前期扩张太快,导致市场口碑不好,许多业务都不愿意合作,很难签单成功。”还有人晒出了报销申请表,声讨1月份的差旅费至今被扣着不报销。

在职场社交软件脉脉上,有离职的OYO员工表示自己“解脱”了,“TR表示供应商也很久没有收到钱了,今天我被离职了,解脱了。”

数据造假在诸多媒体上均被报道过,无论是为了数据好看而挂着已经解约的房源,还是员工为了完成业绩,虚报捏造。

今年4月,内部贪腐问题敲响过警钟。当时OYO中国子公司OYO酒店解雇了25名员工,并向100多名员工发出警告。

另一个巧合是,这几年一度炙手可热的“网红”公司中,至少有一部分熟悉的身影,又悄悄在OYO酒店的大旗下“集结”起来。

6月25日,财经报道OYO中国高管团队集结完毕,已经拥有8位CXO级别的高管,还缺少一位中国区的CEO。

Picture1.png

根据OYO酒店在多个公开渠道上的官方介绍,其高管团队分别来自阿里、神州租车、滴滴、摩拜、麦肯锡、饿了么、UBS、强生等一流企业。与瑞幸咖啡创始人钱治亚一起被称为“神州系”的李维,是OYO酒店的CFO,负责重大战略项目制定落实,并领导公司财务规划及运营计划、风险控制、会计管理及税务筹划等方面的工作;首席技术官(CTO)邹嘉和首席发展官(CDO)胡宇沸则出自共享出行的赛道,前者曾在Uber中国和摩拜等任职,后者的履历则包括Uber中国和小蓝单车;运维VP韩峰,此前在Uber中国、滴滴等任职。

另一半的高管团队则有着快销行业背景。

在这份高管名单中,唯一一位能让酒店圈脸熟的,恐怕就只是销售VP邓苗了,他曾有过尚美生活集团、艺龙的履历。

除了高管团队之外,公开报道也显示,在摩拜单车被美团收购之前,曾有知情人士透露,因为某些业务上的相似性,摩拜的人大概有四分之一都去了OYO。

而在脉脉上,也有OYO酒店的员工指出,在入职之后发现OYO内部存在“阿里系、摩拜系、ofo系、驴妈妈系……各占山头,派系林立。”还有人提到,“当初ofo一大帮人跳OYO。”

还是熟悉的“疯狂数字”

对于频频出现的负面消息,李泰熙的说辞是,“负面新闻只能说明:有人成了我们的手下败将,是谁大家心知肚明。”

OYO在被爆大规模裁员之后,官方回应提到了一组数据:截止到6月底,OYO酒店的员工数将增长至约8500人。预计到2019年底,OYO酒店的员工规模将达到约10000人,2020年将超过1.5万人。

从招聘网站发布的职位来看,依然热闹。时代财经查阅发现,在BOSS直聘上,OYO酒店共发布了261个招聘信息,而在猎聘网上,从一个月前到19个小时前,有将近400个职位信息。

不断有人接到猎头的电话,邀请他们加入OYO,但围绕着这个公司的负面消息太多,也让人犹豫不决。“手里还有几个其它的offer,可能最终还是不会去OYO吧,如果流动率真的这么高我不想让自己的简历不好看。”近期收到OYO邀请的苏丽告诉时代财经。

另一组数据也表明,尽管舆论之下的OYO问题重重,但官方对外的发声,表明这家疯狂进击的印度公司仍在势头之上。

5月30日的战略升级发布会上,OYO酒店合伙人兼CFO李维公布了2019年的目标:全国1500+城,20000+酒店,最终成为全球最大的连锁酒店集团。

官网上,目前这些数字分别为320+城市,10000+酒店和500000+客房,这意味着接下来6个月,按照计划,每天大约会有6.4座城市诞生OYO酒店,而酒店数量则会以每天54家的速度增加。

这让传统的酒店集团相形见绌,要知道,即使是拥有房间数最多的华住,在2019年第一季度每天也才开业2.5家酒店。也就是说,OYO的开店速度是华住的20倍以上。

或许只有快速狂奔的“网红”公司才能与之媲美。

刷新IPO速度的瑞幸咖啡20个月开了2370家店,每天就会有4家瑞幸咖啡开张,而星巴克完成这样的规模花了足足16年时间。2016年、2017年在共享经济的赛道中狂奔的单车们——ofo在2016年10月只有6万多辆单车,8个月后,这个数字扩大了100倍,相当于每天增加约24750辆单车。

一路狂奔的背后是同样令人咂舌的融资。

WechatIMG16.png

OYO这家新兴市场的独角兽迄今为止已经从软银、红杉资本、光速创投等获得超过15亿美元的融资。

在本月早些时候,印度时报曾透露OYO Rooms正在就新一轮10亿美元的融资与投资方(包括新的投资方和软银等现有投资人)进行谈判,如果融资完成,OYO的公司估值可能将达到100亿美元。

在曝光的内部信中,李泰熙也丝毫不掩饰OYO的财大气粗,“烧钱的话题广为讨论,我想说的是,我们在OYO酒店投入了30亿人民币,我们有着丰富的资源。”

他强调,OYO酒店没有一家是亏钱的,相反,在酒店层面是盈利的。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李泰熙随后话锋一转,表示OYO酒店资金充足,所以明年的目标并不是赚钱。

具体的盈亏数据至今没有对外公布。《华尔街日报》6月23日的一则报道中指出,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新一财年,OYO在印度市场的营收为140亿卢比,相当于2亿美元,较上一财年增长了41.6亿卢比,增幅约30%。

2018财年,OYO的亏损额为36亿卢比,在它正式开始运营的第一年营收为3.286亿卢比,亏损则高达49.631亿卢比。

但OYO没有披露全球的数据,也没有说它何时会盈利。

规模不意味着一切

打着“轻改造、低收费、高补贴”旗号的OYO在2017年底进入中国,对于酒店的房间数量,它只要求30间起,加盟商签订1年合约即可,加盟成本OYO来担。与此同时,从换招牌到上线速度神勇,甚至不到两周时间。

在如此之低的加盟门槛之外,OYO还采取了补贴模式,提供布草赠送、门店改造等多种形式的补贴,一家酒店的补贴预算在5-15万左右。

在业内为这样的加盟模式一片哗然的同时,OYO在中国快速扩张,2018年7月曾单月增加近400家加盟店。

尽管李泰熙驳斥了“烧钱论”,又口口声声表示“资金充足”,但媒体给他算了一笔账:10000家酒店的佣金收取率不足40%,而在去年遭OTA下架之后,OYO酒店为了重新上线又不得不支付了6亿元左右的渠道费,此外,每笔订单还要额外支付20%的服务费。

36氪获取的数据更为直观,50万间客房来带的月均佣金收入仅1300万元左右,每月支出大约1.5亿元。这也意味着按照目前的收支状况,OYO在中国市场投入的30亿,仅可以维持20个月。

不管线上的数据有多疯狂,住宿业最终的较量始终要回到线下体验。在过去20个月里疯狂扩张的OYO并没有慢下来的势头,它还会变得更大、更快、业务更复杂、产业链更长,同时也需要更细致的管理,更好的用户体验。

OYO的2.0方案似乎是在回应这个问题,它提出了“规模化+精细化”的路径。

其首席收益官朱磊在5月30日的战略升级发布会现场指出2.0最大的亮点是让OYO酒店与签约业主深度绑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但问题在于业主究竟买不买单?OYO对于加盟商的把控能力到底有多强?根据36氪的消息, OYO总部员工透露,2.0 模式针对核心城市,主要特色为保底加分成。OYO 给业主预付每月的保底金额,超出保底部分将以更高比例抽取佣金;此外,OYO 参与深度改造的酒店,佣金比例可能超过 30%。

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Lightspeed光速创投公司的常务董事Bejul Somaia表示了担忧,Lightspeed作为早期投资者目前拥有OYO大约13%的股份。 “供应端有很多的变数,缺乏信任,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位传统酒店业的从业人员对时代财经表示:“OYO的扩张速度太快了,目前看来它无暇顾及其它的事情,加盟考验的是一个酒店品牌渠道销售能力、财务远程监控能力,还有IT技术以及一整套的员工培训体系等等。按照OYO目前的开店速度和人员规模,加盟商的利益很难保证,用户体验也很难跟上。”

作为OYO的投资方之一,华住酒店集团曾在2017年9月向OYO投资了1000万美元,对于这笔投资的初衷,创始人兼董事长季琦在“季琦手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很早就跟他们有接触,觉得这个印度小伙子非常棒!在印度市场这样的打法很有效,我们也有逐步国际化的想法,因此就投资了他们,试图通过投资他们,了解和进入印度乃至亚洲市场。”

不过后来故事发展的走向却在季琦的意料之外,OYO高调进军中国市场,快速扩张。

季琦认为,想要快速做大,免加盟费、烧钱补贴、一年开四五千家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他质疑这究竟给酒店带来了什么价值?“除了加了块牌子,带来产品的提升了吗?带来了更多客源吗?降低了成本了吗?”

根据印度经济时报的报道,OYO在一份纸质的对外声明中表示,将会用1亿美元来进行用户体验的升级、提高系统和酒店品质。这也是当初所说的投入中国市场6亿美元的一部分。

要规模和速度,也要品质和体验,OYO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相较于当年共享出行等领域的混战,中国本土竞争对手们如今才刚苏醒,这或许是OYO酒店最宝贵的时间窗口了。否则,也许下一个ofo就是OYO的宿命。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编辑: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