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多数人并不知道,曾经的朝鲜狂甩韩国几条街
2月13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兄弟金正男在马来西亚机场遇害。在国际政治版图中原本就不平静的朝鲜,再次成为全球舆论的震中地带。
近十年以来,坚持核试验的朝鲜经常使得东北亚的局势一触即发。而地处半岛南端的韩国,也多次被卷入相关议题。
两个同根同源的兄弟,因为选择不同的路径,走出了完全不同的命运。
资源优势明显,人均GDP远超中韩
朝鲜半岛地处亚洲东北部,历史上只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国家——朝鲜。
1945年,二战结束,苏联、美国两国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北、南半部,朝鲜从此处于分裂状态——以北为朝鲜,以南为韩国。
当时的朝鲜明显是个高富帅,而韩国不过是个穷小子。联合国统计司的数据显示,1960年,按实际可比价格计算,韩国人均GDP还不足朝鲜的三分之一。
1960年代韩国街道景象
这种悬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缘于两国的自然条件。
朝鲜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矿产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匀。80%~90%的储量在朝鲜这一边,也让朝鲜享有“有用矿物标本室”的称誉;而南部则大部分是耕地,工业资源匮乏。
1910年,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依据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日本对朝鲜采取“南农北工、南轻北重”的经济发展策略。
很快,这种策略就收到了“奇效”——1939年,朝鲜半岛南部生产了占全国85%的纺织品和89%的印刷出版品,而北部则生产占全国82%的化工产品和90%的金属产品。
南方分化后,朝鲜韩国各自继承了日本的殖民“遗产”,导致了最初的格局。
核武引发制裁,对外开放收效甚微
不过从1980年代开始,朝鲜的好日子慢慢走到尽头。
上世纪90年代,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逐渐瓦解,朝鲜地缘形势恶化。为了维持集权政治和国防力量,朝鲜政府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导致经济结构失衡甚至连粮食都无法自给。
朝鲜农村
而来自国际社会的制裁“外患”无疑使朝鲜经济雪上加霜。
彼时,朝鲜政府寄望通过持有核武器抵抗外界,因此大力发展核计划。此举遭到国际社会的孤立和制裁,加剧了朝鲜的经济困难。
历经三代世袭,朝鲜经济反而深陷一个无解的循环:经济衰退、国力下降、维持军队、发展核武器、国际制裁、经济低迷。
平壤街头
就在朝鲜经济停滞不前的同时,韩国却实现了经济飞跃。
二战结束后,日本的人力、技术、资本迅速撤离,韩国工业生产停顿,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美、苏为首两个阵营爆发冷战后,美国加大对韩国的援助,缓解韩国的燃眉之急。此后的十余年,韩国政府始终坚持“出口主导”战略,积极改造产业结构。
1974年,韩国人均GDP首次超越朝鲜,成为两国历史上的重大拐点。而后韩国更是一跃成为 “亚洲四小龙”之一,书写“汉江奇迹”。
韩国夜景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目睹韩国依靠“市场经济”实现反超,朝鲜也试图敞开国门。
1990年代,朝鲜先是在东北部的中俄朝交界之地设立罗先经济贸易区。2002年后陆续增设了新义州经济开发区、金刚山旅游区和开城工业园区等三个经济特区。
不过,尽管经济特区内实现免关税、外币自由使用等,但投资环境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外资增长缓慢。
开城特区一家韩国企业的工人
以罗先经济贸易区为例,2011年,该贸易区竟然因电力设施故障而关闭全区,最后只能依靠向中国购买电力以维持园区运作。
至于与韩国合作建设的开城工业园区,朝鲜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动核试验、试射导弹,开城特区几度成为“死城”,简直成了韩朝关系的晴雨表。
罗先经济特区内的一处饭店
除却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政治局势的不稳定,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也成为了无数外国公司望而却步的原因。
2012年,辽宁一富商赴朝投资,最终2.4亿血本无归、求告无门,他说:“我们离开朝鲜,不是暂时性撤退,活生生被撵出来的。”
数据被韩碾压,朝鲜经济迷局难解
如今的韩国,综合实力完全碾压朝鲜。
以2015年为坐标系。
朝韩两国主要民生数据对比(来源:经济学人)
人口方面。朝鲜约为2520万人,只有韩国的一半(5032万人)。
贸易方面。在这个全球化大时代,朝鲜贸易总额只有可怜的76亿美元,而韩国则高达1.0982万亿美元。
朝韩两国主要基建数据对比(来源:经济学人)
经济增长率方面。2015年韩国经济增长率为3.3%,朝鲜仅为1%。
国民生产总值方面,朝鲜的数据就更为惨淡了,大概是 34.236万亿韩元,仅为韩国(1496.6万亿韩元)的1/44。在当年的世界排名中,韩国位列第14,而朝鲜则处于80名开外。
朝韩两国主要经济数据对比(来源:经济学人)
这些还只是数据上的对比,如果实际考察朝鲜人的吃住穿行,朝鲜的落后会更加令人吃惊。
因为选择不同的路径,两个骨肉相连的亲兄弟完全背道而驰。不到一个甲子,就走出了一个轮回。
历史真是开了一个大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