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时代财经APP

立即扫码下载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微信

立即扫码关注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

渤健生物“姗姗来迟” 隐瞒疫情黎女士终被解雇

作者:赵鹏宇 2020-03-20 17:04

患者黎女士携家人自美国返回北京,不仅服药退烧,还在飞机上声称自己“曾3次在美被拒绝接受检测”。

继拜耳之后,“沉默”的渤健终于姗姗来迟,做出了解雇的决定。

此前这位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热议的“黎女士”,3月20日,在其供职的渤健生物的一则公开声明中,“丢”了工作。

20200320114650_5778.png图片来源:渤健生物

长期定居美国黎女士在已经出现发热、咳嗽症状后,仍携家人返回北京,并在登机前服用退烧药物。在登机后,黎女士也未如实向乘务人员提供个人健康状况及丈夫、儿子等同行人员情况,给同机人员造成传染风险。

在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立案侦查后,3月20日上午,黎女士原公司渤健生物发布声明,黎女士系原渤健美国公司雇员,在未告知公司并忽视健康专业人士建议的情况下,因个人原因返回中国,目前已不是渤健员工。

在此之前,澳籍返京女子拒隔离外出跑步也同样被拜耳公司以解雇处理。(点击查看时代财经相关报道

疫情之下,企业对于员工直接解雇的处理是否合法?3月20日,广东君信律师事务所律师饶萍优对时代财经表示,首先要看黎女士返京的的行为是否涉嫌违反了公司内部的规章管理制度,“比如工作期间没有服从公司的管理安排、没有事先告知行程安排、擅自离岗等,公司有权依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包括公司的规章管理制度,依法依规的解除与该员工的劳动合同关系。”

饶萍优进一步指出,如果公司规章制度中没有相应规定,在疫情特殊情况下,该员工隐瞒病情、私自返京的行为如果触犯刑法,比如涉嫌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公司也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饶萍优对时代财经强调称,目前,黎女士尚处于被立案侦查阶段,还没有定罪,公司如果在这个期间解除劳动合同可能存在合法解除依据不足的风险,“基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黎女士的行为给公司造成的影响,公司在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时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黎某隐瞒病情回国

根据北京市此前通报,37岁的黎某于3月13日与其丈夫和孩子从美国洛杉矶乘国航的CA988客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

户籍在重庆的黎某常年居住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她自述2月26日至27日在美国参加公司会议,其中一同事后来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她在3月1日出现了发热等不适症状,随后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而媒体此前报道透露,黎某在美国洛杉矶登机前曾服用了大量退烧药,并对乘务人员隐瞒病情,还表示自己没有同行者,仅有点不适,让乘务员将她安排到了飞机后排就坐。直到临近飞机落地前2小时,黎某才告知空乘人员真实情况。

抵京时,海关对黎某一行3人排查后,由120急救车转运至定点医院。3月13日,黎某诊断为确诊病例,黎某丈夫及儿子诊断为疑似病例。59名密切接触者14人已经在北京采取相应措施,其他人员信息则转至相关省份。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在3月17日通报,黎某丈夫洪某某也确诊感染,北京警方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对从美国输入的确诊病例黎某立案侦查。

根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黎某名为(Li Jie),此前为Biogen生物统计副总监。

今年2月26日至27日,Biogen曾在波士顿长码头万豪酒店举行了高层会议,参会人员约有175名,随后多名参会人员被确诊为新冠病毒病例。

不过根据《波士顿环球报》报道,黎某并未参加此次在波士顿举行的会议,但她曾与参会人士进行过接触。

直接解雇仍需证据

随着拜耳、渤健等公司出现员工隐瞒病情或不配合隔离而被解雇,社交平台上众多网友们齐呼大快人心,不过也有人质疑,公司究竟应该如何管理和处理不配合防疫工作的员工呢?直接解雇是否妥当?

饶萍优表示,由于疫情突发,很多公司对于员工疫情期间相关管理制度并没有及时作出相应更新完善,甚至在疫情特殊时期,部分员工不服从的行为也没办法纳入到公司的规定中去,这给企业人员管理增加了难度,“直接以解职处理相关员工,公司也将承担一定的法律风险。”

对此,饶萍优建议,在重大疫情期间,公司应尽可能制定该时期相应的管理规定;如果无法制定相应制度,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或临时颁布的政策来执行,并以此为准补充企业管理措施上的不足。

“公司制定措施也需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并通过民主程序的方式进行,同时广而告之所有员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该员工违反了公司管理章程中的规定,就可以依据处理。”饶萍优表示。

此外,饶萍优认为,渤健等公司公开解除与涉事员工的劳动合同,也可能是站在公司形象层面考虑,从法律上来看,解除劳动合同还需有涉事员工违反法律或公司规章制度的充分证据。

2017年设立中国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渤健是一家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生物技术公司,研究和开发神经变性、血液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药物。1978年,包括爱丁堡大学肯尼斯·默里,麻省理工学院菲利普·艾伦夏普,哈佛大学沃尔特·吉尔伯特和查尔斯·韦斯曼等在内的几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在日内瓦成立了这家公司。

2017年11月,渤健在中国成立渤健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医药科技、生物科技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咨询等。

2019年4月,渤健公司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美国及欧盟注册商品名SPINRAZA)在中国上市,为全球首个和目前唯一一个脊髓性肌萎缩症治疗药物。

长期以来,渤健聚焦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开发,并在近年来将研发重点扩大到很多药企逐渐放弃的阿尔茨海默病领域。

自3月6日起,渤健总部在当地多家医院已经设置了临时检测站,以应对由于公司内的聚集性病例而猛增的测试需求。不过,作为一家专注于神经科学领域的跨国生物科技巨头,目前疫情对其业务的造成的直接冲击尚不明显,对于后续影响,时代财经也将持续保持关注。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编辑:郑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