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低空经济“网红”ST永悦股价涨超14%背后:无人机业务难成气候,深陷亏损泥潭
无人机相关业务占其业绩的体量仍然较低。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2月18日,昔日低空经济“网红”ST永悦(603879.SH,以下亦称“永悦科技”)上午盘中涨停,一度高涨4.95%,午后略有回调全天收于4.19元/股,涨3.71%,市值达15亿元。
上两个交易日,2月14日、2月17日,ST永悦股价涨幅分别收报4.90%、4.94%,触及ST股涨停线。2月14日至今其股价涨幅达到14.17%。
从业绩基本面上,ST永悦尚未走出亏损泥潭。
最新的业绩预报显示,ST永悦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30亿元~1.56亿元;扣非净利润则预计亏损1.19亿元~1.45亿元,亏损金额均同比进一步扩大。
2024年前三季度,ST永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88%至2.63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0.34亿元。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96亿、2.96亿、3.3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2.81万、-3910.60万、-7008.72万元,由盈转亏且一路下滑。
ST永悦原本主营业务为化工领域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与销售,自2022年开始公司开始宣布成立子公司盐城永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悦智能”)进军无人机制造业。
彼时,永悦科技表示,透过延伸向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兴科技产业,能更好地优化公司资源配置,为公司战略转型升级打下基础,在低空经济火爆的2024年,永悦科技一度曾凭借低空经济概念股价暴涨超280%。不过,时代财经了解到,无人机相关业务至今占其业绩的体量仍然较低。
两大无人机订单均无善终
ST永悦新进入的无人机制造业务一直备受外界质疑。
2022年初,永悦科技宣布,在不饱和聚酯树脂主业的基础上,往无人机行业领域拓展。在2023年年报中,永悦科技称拥有无人机方面的授权专利49项,初步确立了植保无人机、行业无人机两大主流产品路线。
刚跨界不久,永悦科技便收获了两笔无人机大单,但基本均落得一地鸡毛。
2022年8月,永悦智能与江苏中传华夏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传华夏)”签订《采购合同》,合同金额约1.14亿元。
不过,中传华夏在接收了部分无人机后,拒收永悦智能交付的2620台无人机,永悦智能后来起诉中传华夏,要求解除双方采购合同及补充协议、中传华夏支付货款及违约金以及接收2620台航拍多功能无人机。
2023年8月,永悦科技发布《关于签订重大合同的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永悦智能与平舆县畅达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舆畅达”)达成合作,约定平舆畅达向永悦智能购买5000台无人机,合同总金额3亿元,占到永悦科技2022年净资产的58.94%。
当时有媒体采访到平舆畅达董事长周涛,其称该合同只是意向协议。永悦科技在当年9月5日公告澄清,称合同真实有效,非意向合同。但短短13天后,永悦科技再次公告称该重大合同解除,双方终止合作。
中国证监会对此立案调查,并于2024年8月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查明永悦科技及相关高管存在重大合同临时公告存在误导性陈述、未及时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往来、相关定期报告存在重大遗漏的三项违法事实,作出对永悦科技给予警告,罚款1300万元;对其实控人陈翔给予警告,罚款1050万元等处罚。
时代财经在永悦科技官网发现,其产品展示环节至今也未有展示无人机相关产品。财报数据上,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公司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业营业收入分别为5.49万、262.48万、9.73万元。
2月18日,时代财经以个人投资者身份致电证券投资热线,问及无人机订单新进展时,相关工作人员仅回答称其是信息披露部门,相应订单若未达披露标准不会由此披露,但她也强调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依然是化工板块。
实控人泄露内幕消息,高管“忽悠式”增持?
除了前述《行政处罚决定书》外,陈翔还因两度泄露内幕信息遭处罚。
2024年12月,中国证监会对陈翔出具《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对其个人处以400万元罚款。
处罚涉及永悦科技过去两则重大消息,一是2023年5月至8月期间永悦科技与永悦智能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开展无人机业务签订合同;二是2023年9月,永悦科技发布《关于重大合同解除的公告》,称与平舆县畅达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的3亿元《销售合同》解除及终止合作。两起消息公告前,陈翔作为永悦科技时任董事长在敏感期内提前对外泄露了内幕信息。
除此之外,公司高管还身陷“忽悠式”增持当中。
2025年1月17日,江苏证监局对陈翔及公司董事徐成凤、董浩、董雪峰出具警示函。四人此前曾承诺增持金额均为不低于250万元且不超过500万元,但承诺期结束后,四人最终增持完成率分别为0%、39.99%、36.14%、0%。江苏证监局对四人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时代财经表示,若增持承诺明示不具有约束力,那么承诺可以不完成或不履行,但如果当初是为了提振股价和投资者信心而作出的承诺,那么承诺是具有约束力的,没有如期执行或存在忽悠式增持的嫌疑,监管机构给予处罚。
2019年修订的《证券法》新增第八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作出公开承诺的,应当披露;不履行承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