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时代财经APP

立即扫码下载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微信

立即扫码关注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

健全投融资功能,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作者:邓淑斌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研究所所长 2025-02-13 21:21

《实施意见》侧重于从投、融资两端的功能健全及协调着手,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增强资本市场对特定领域企业的包容性、适应性。

2025年2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点难点问题,从八方面提出了十八条具有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政策举措。此前1月13日中国证监会的2025年度系统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持续推动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落地见效”的五项重点工作,其中的第四项“强化功能发挥,有力支持经济回稳向好”,就明确要“制定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而在春节长假后第一周发布《实施意见》,足以体现监管时不我待、努力开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用心和决心。

《实施意见》的八方面十八条具体举措,一方面结合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不同领域及企业经营特征,分别提出了资本市场如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另一方面结合金融“五篇大文章”举措的高质量实施、高水平达成,离不开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能力提升和相关各方合力,对行业机构提出了把功能性放在首位、坚持“看不清管不住则不展业”的要求。整体来看,《实施意见》侧重于从投、融资两端的功能健全及协调着手,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增强资本市场对特定领域企业的包容性、适应性,其中也体现了行业监管围绕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作用,统筹把握稳与进、总量与结构、整体与局部、监管与活力、开放与安全等五方面关系的工作思路。

在当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紧迫形势下,《实施意见》出台背景及意义至少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从政策指向性来看,《实施意见》的出台是对中央关于金融工作及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工作部署的具体落实,也是资本市场新“国九条”规定的细化组成部分。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金融强国建设,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在此前提下,首次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并进一步强调“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二是从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作用来看,《实施意见》进一步明晰了资本市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心及路径,指导性更加具象化。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资本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资本市场作为资本聚集和流动场所,其枢纽功能体现于:资本市场不仅是资本跨区域流动的中间件,也是市场信息聚集与传播的交汇点,更是各市场参与主体合作、博弈、共生共融的生态圈。这就意味着,资本市场不仅推动资本要素的配置,同时也借助资本要素有效推动了其他要素实现市场化配置,这种枢纽功能无疑是其他要素市场不能替代的。从社会治理角度看,资本市场也是政策传导、风险疏导、预期引导的重要路径和通道,对于优化全国范围内资源配置、顺畅要素流动,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成为贯彻落实国家经济、金融战略的着力点和发力点。因此,当下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自然应重点聚焦于围绕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篇文章,由此可见,《实施意见》出台既具有必要性,更具有现实性。

三是从资本市场自身建设来看,《实施意见》着力于投、融资两端功能的健全及协调,有利于破解资本市场发展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是资本市场功能的一体两面,其中:(1)健全的投资功能,有利于改善市场预期,吸引社会资金入市,为资本市场提供源头活水;(2)健全的融资功能,有利于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公司治理及规范运作,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交易标的。只有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循环,更好发挥其配置资源、顺畅要素流动的枢纽作用,从而有效引导资金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重要行业和薄弱环节,这也是现代资本市场发展的普遍规律。Wind 资讯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末,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5383家,总市值约约93.95万亿元;央行发布的《2024年金融市场总体运行情况》显示,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77.0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市场、商业银行柜台的债券托管余额分别为155.8万亿元、21.2万亿元、债券托管余额1556.2亿元)。也即,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已颇具规模,股票、债券的市场规模和商品期货交易额都位居全球前列,但同时面临中一些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亟待破解,尤其体现在:(1)从融资端看,上市公司总量不少,但头部上市公司科技含量不高、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2)从投资端看,被市场认可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数量有限,个人投资者的获得感不强、机构投资行为短期化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解决好上述矛盾和问题,就有赖于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而这正是《实施意见》的着力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实施意见》作为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其落地实施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市场活力与效率、改善市场资金结构、丰富市场产品与服务,进一步夯实资本市场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此过程中,也将对相关领域企业、投资者、行业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的投融资行为及投融资服务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而言:

首先,对科技型企业、中小企业、涉农企业等相关领域企业而言,《实施意见》在股、债、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创设发行以及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私募基金投资引导等方面的包容性、适应性,将直接促进上述相关企业有更多机会借力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其次,对投资者而言,《实施意见》在提升市场活力与效率、丰富市场产品与服务方面等投资端的改革举措,将从增加投资品种选择、降低交易成本、强化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逐步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

最后,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而言,应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其中:机遇直接体现在特定领域企业在股债发行、绿色金融产品创设、并购重组、“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挂牌上市、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开发等方面的融资支持和投资功能健全,为行业机构在投行(尤其是并购重组和债券业务)、投资、资管、财富管理等牌照业务带来更多拓展机会;挑战则体现在“看不清管不住则不展业”的原则下,叠加“1+N”政策体系对于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的系统性重塑,对于行业机构在专业服务、资源整合、数字化应用、风险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更需要行业机构对照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相关要求,立足于融入国家战略、区域发展战略,从强化功能定位、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夯实合规风控基础等三方面进一步完善自身经营发展战略及与之相关的公司治理架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信息科技治理架构,尤其是中小证券经营机构更需要结合股东特点、区域优势、人才储备等资源禀赋,从差异化发展、特色化优势出发,因地制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编辑:时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