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时代财经APP

立即扫码下载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微信

立即扫码关注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

上海一智驾企业被曝陷经营危机,管理层集体离职,CEO群内消息“已读不回”

作者:综合 2025-02-11 16:54

转型迟缓,战略失策,是不少产业人士对纵目科技这几年在智驾领域屡屡失掉订单、经营艰难的看法。

作为昔日智能驾驶领域的明星企业,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纵目科技”)深陷“舆论风暴眼”,或面临经营危机。

有媒体报道提到,该公司行政在钉钉群内发消息称,2月8日下午6点后开始断电并封楼,员工可在以上时间内把个人物品取走,或者办理离职证明。

2月8日下午,中国经营报记者来到纵目科技位于浦东新区的科贤园办公大楼。对于封楼消息,该园区物业的工作人员予以否认。“现在只能凭他们工作证,进去拿他们私有东西,办理离职也是可以的。”该工作人员说道。

1月26日,纵目科技曾召开全员会,该公司CEO唐锐向员工告知公司所处的艰难现状,并建议大家可以离职,自行缴纳社保。

唐锐表示,公司一直在与某家宁波上市公司对接业务并购事宜,但收购方还需要春节后1—2个月时间才能完成项目尽调与资产评估。唐锐也表示,公司有意出售智驾泊车业务,但保留移动充电机器人业务。

有自动驾驶赛道一级市场人士对记者感叹,“纵目科技的情况是现在智能驾驶供应商的普遍困境。技术演进太快了,快到超过所有人的预期。(这个事)可能再次印证了自动驾驶tier 1的难以自处。”

图片来源:纵目科技官网

步入寒冬时刻:进入“运营低功耗模式”,CEO已读不回

这并非该公司首次被曝经营问题。2024年11月,纵目科技先宣布延期至每月25日发放工资,随后宣布公司进入“欠薪模式”。

相关邮件显示,彼时纵目科技的临时方案为:税后月薪在1万元以下的员工全额发放,税后月薪在1万元以上的员工按税后封顶1万元人民币进行发放,剩余部分在融资到位后当月补发。工社保公积金将正常全额缴纳。2023年的绩效奖金因公司经营绩效目标未达标且公司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而予以取消,2024年的13薪暂缓发放。

纵目科技在彼时的邮件里措辞还比较乐观,“在这个寒冬时刻,让我们团结一心,勇毅前行,一起奋战,共渡难关,迎接春天的到来。”

但是很快,在2024年12月24日晚上6点27分,纵目科技再次以全员邮件通告,企业在“运营低功耗模式”下,对员工薪酬发放及北森工资条进行优化调整。

2025年1月23日,纵目科技又一次召开全员线下会议,据纵目科技内部员工表示,“此时CEO唐锐告知所有员工春节前融资到账,发放所有欠薪。”

1月26日晚,纵目科技开始全员春节放假,员工此时依旧未收到工资。2月5日,放假回来的纵目科技员工,没有等来工资,也没有等来解决方案,甚至CEO唐锐在钉钉群开始“已读不回”。

“因为唐锐滞留国外和管理层全部离职等原因,公司年后处于停摆,所有在职员工无法正常办理离职和社保等事项。”纵目科技员工梁凯(化名)表示。

据了解,目前纵目科技员工只能采取自救性质的离职申请等措施尽可能降低不利影响,而这还要靠懂相关业务的同事自愿帮忙办理。

融资超22亿的Tier1,因转型迟缓而倒下?

官网资料显示,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覆盖全面自动驾驶功能的解决方案。公司业务涵盖自动驾驶领域多个层面,曾为50款车型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在ADAS市场、自动泊车解决方案市场等都占据一定份额。公司与理想、长安、岚图等头部车企建立合作,一度被视为 “量产能力最强” 的本土Tier1(车厂一级供应商)。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以2022年的销售收入来看,纵目科技在中国内地供应商中的排名较为靠前。在ADAS市场中排名第五,市场份额为1.0%;在自动泊车解决方案市场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4.9%;在APA泊车解决方案市场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5.6%。

在资本市场,纵目科技是个“香饽饽”。招股书显示,纵目科技已经有过数轮融资。2015年至2023年,纵目科技走完了A轮到E轮的融资,总融资额超22亿元,估值超9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纵目科技是小米在2021年3月宣布进军汽车领域后首批投资的企业之一。

获得融资的同时,纵目科技曾多次冲刺IPO,但最终未果。2017年在新三板挂牌后不久摘牌,2022年转战科创板,又在2023年9月撤回申请,2024年港交所IPO也以失败告终。

对于纵目科技多次冲击IPO失利的缘由,2025年2月8日,纵目科技的离职员工吴宇(化名)向记者分析道:“核心还是与公司的造血能力相关。纵目科技冲击A股之所以失败,一方面是公司造血能力(欠佳),另一方面是赶上了2023年IPO市场整体节奏收紧。”

“公司后来拓展了新的业务,这对现金流影响太大了。”吴宇告诉记者,“公司机器人业务倾注了很多资源,但带来的营收体量非常小。”

转型迟缓,战略失策,是不少产业人士对纵目科技这几年在智驾领域屡屡失掉订单、经营艰难的看法。

技术在飞速发展。智驾路线几乎一年一变,从BEV,到占用网格,再到端到端,甚至开始向世界模型快速演化,对于自动驾驶供应商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实际上,在智驾市场遇到巨大挑战之后,纵目科技也曾想过突围之策。

2024年1月,纵目科技官宣设立全新子公司蚕丛机器人,并推出新产品——低速全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FlashBot闪电宝。其搭载 L4 级智能驾驶能力和104KWh的电容量,可在园区、停车场等场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智能充电服务。

唐锐曾公开表示,在自主代客泊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之前,该产品将是能够将自主代客泊车在封闭园区率先实现商业化应用的最好产品。

然而,该产品推出后市场反应冷淡,还导致主业失血。有员工曝料,公司泊车技术停滞,高阶智驾提案被否决,错失转型窗口,加上核心客户流失,最终致使公司陷入绝境。

(时代财经周立 综合自中国经营报、界面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编辑:时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