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时代财经APP

立即扫码下载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微信

立即扫码关注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滕泰:“精准滴灌”有局限性,应全面降息

作者:余思毅 2020-09-24 11:18

面对当下错综复杂的形势,滕泰称,民营企业要看到自身经营的微观问题,更要看到时代的变局。

“假定在500年前的明朝,长安、高昌、楼兰的商人们也开个论坛,讨论为什么生意越来越难做,恐怕也会谈到产品、资金、管理的问题,但这只是表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万里之外一艘大船的运输效率超过几百匹马和骆驼的运力,很多人们无法察觉的大格局变了。”9月22日,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在接受时代财经专访时,如此比喻造成当下民营企业经营压力的原因。

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对如何团结民企营业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提出新任务、新要求。在经济回暖亟待加力的背景下,民营企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之下,企业家如何调整战略?

对此,滕泰指出,二季度以来投资和出口增长超预期,但消费方面,直到8月份,单月同比才回到正0.5%的增长。“服务业的恢复滞后于制造业,消费的恢复滞后于投资和出口,这是很多民营企业经营效益下降、压力比较大的重要背景。”

滕泰认为,如果没有足够力度刺激消费政策出台,消费靠自身力量自然恢复是很有挑战的。他指出,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四季度乃至明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应是“稳消费”。

另一方面,尽管政府在疫情后推出普惠性再贴现、再贷款、贷款延期支持工具等“精准滴灌”小微企业的措施,但个体工商户实际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似乎并未有明显改观。滕泰解释道,“‘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水少小河干’,要中小微企业获得足够的便利以及成本相对较低的融资,‘精准滴灌’的设想过于理想化,最根本方法还是要充分释放流动性,增加货币投放总量。”他建议,推行全面降息,包括下调存款利率。

面对当下错综复杂的形势,滕泰称,民营企业要看到自身经营的微观问题,更要看到时代的变局。“未来的增长是不平衡的增长,是少数新经济行业盈利的增长。哪怕是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也要去把握创造新价值的方向和方法。”

timg (1).jpg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

消费恢复速度严重滞后

时代财经:目前民营企业面临最大的困境是什么?

滕泰:疫情以后社会秩序逐渐恢复正常,有两大因素影响民营经济的大环境恢复:一是服务业的恢复滞后于制造业,二是消费的恢复滞后于投资和出口。经济恢复的不平衡,消费恢复较慢,是造成民营企业经营效益下降、压力比较大的重要背景。

从疫情后恢复的情况来看,一二季度民营企业的投资恢复低于预期,但四、五、六月投资都是正增长。出口方面,二季度有较大的增长。

二季度以来投资和出口增长超预期,但消费直到8月份,单月同比才回到正0.5的增长,剔除物价后实际增速依然为负,消费恢复速度仍然严重滞后。

从行业看,跟投资相关的产业恢复得比较快,出口方面跟疫情防控物资相关的产业效益不错。从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看,处在疫情后复苏较快行业的民企业绩同比正增长较快,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医药行业,必须的消费品行业(白酒、酱油等),但旅游、餐饮、交通运输、住宿等行业恢复得较慢。

目前对民企来说,最大的困难是消费的复苏还没有达到预期,服务业的复苏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跟传统服务业相关的民营中小微企业数量是最多的,其中,跟居民的终端消费相关的行业,如茶馆、棋牌等聚集性服务业都恢复较慢。

考虑到今年前八个月消费增速为-8.6%,即便后四个月消费增速超预期,恐怕全年消费负增长也已成定局。所以,政府启动内部大循环跟消费相关的中小微民营企业受冲击比较大有关,政府应该加大对这一类中小微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

时代财经:上一阶段,政府在“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已做了很多工作,为何消费依然恢复较慢?

滕泰:消费方面,有学者和决策部门认为,只要疫情后社会秩序恢复正常,消费增长就能自然恢复。

从近五个月的消费数据来看,貌似没有那么简单。疫情下,不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倒闭,就业和收入相比预期减少,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大幅降低。

面对疫情冲击,欧美等国家的经济扩张政策大部分都是围绕扩大消费展开,而我国却习惯性选择扩张投资作为主要政策工具。上述政策和决策差异,既有决策认识的原因,也有背后的体制惯性原因。

未来如果没有足够力度刺激消费的政策出台,消费靠自身力量自然恢复还是有很大挑战的。接下来,政府应下决心尽快推动以稳消费为主的“六保”、“六稳”政策。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四季度乃至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都应该是“稳消费”。

为了引导货币更多流向实体经济,支持中小微企业,上一阶段,货币决策部门探索了许多方式方法,如通过普惠性再贴现、再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各种创新政策工具。上半年累计向小微企业增加信贷投放近万亿。

但最终呈现出的效果,一方面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资金供给过剩,另一方面中小微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实际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似乎并未有明显改观。金融部门所公开报道的“让利”规模,与实际调研中中小企业反应并无获得感的情况形成了巨大反差。

释放充分流动性,全面降息

时代财经:政府在支持小微企业、精准滴灌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目前成效如何?

滕泰:除了货币流动性会自然选择高收益、低风险方向流动之外,在我国,货币流向还受到以下几个规律的影响:

首先是中国货币流向的“大河小河”规律,指的是金融机构在吸收存款时遵循的规律是从基层的分支结构、小金融机构逐渐汇聚到总部、大金融机构,“小河有水大河满,小河水少大河干”。而在发放信贷的时候,则先流向大金融机构,然后再一层层地流向中小金融机构,就如同从心脏流出的血液,总是先流向大动脉,然后再一层层流向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水少小河干”。

我们不能过于理想化地寄希望于通过精准或“滴灌”的方式让资金直接流到特定的领域里,更不能看到大金融机构流动性充裕,就认为“货币投放量够了,只是没有流到该去的地方”。大金融机构流动性充裕甚至有些过剩,是小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可能获得信贷资金的前提条件。

其次,要认识到金融机构在发放信贷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硬资产抵押”规律。不论是房地产还是钢铁贸易企业,因为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抵押担保品,最受银行信贷资金青睐。而中小微企业、服务类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能够拿得出抵押的土地、厂房和商品较少,自然在融资上处于劣势。

第三,在当前的金融机构决策体制下,中国银行信贷资金还有个“隐性担保”偏好——凡是有“隐形担保”的政府基本建设项目、国有企业都是商业银行的最爱。这样的背景下,如果简单地认为国有企业资金充裕而收紧流动性,最后难免影响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

所以,无论设置多少信贷障碍、做多少“精准提灌”努力,最终阻挡不了资金回避风险、追逐收益的本性,结果只是抬高了终端企业的资金成本。

时代财经:消费恢复较慢,民企特别是小微企业承压,政府应该往哪些方面着力?

滕泰:首先,财政政策稳消费的重点应该放在增加居民收入或消费补贴上,既要稳定老消费,更要鼓励新消费。其中,发钱、发消费券的方法可以稳定老消费。

其次,货币政策来看,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降低储蓄,应尽快推动全面降息。货币决策部门长期不愿意调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原因是为了“保护存款者的收入”。同样面对疫情对经济的严重冲击,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中国的货币宽松程度还是比较克制的,新增货币流动性投放不足欧美的1/5,降息幅度更是相去甚远。

对于企业来说,除了鼓励消费、增加收入外,也要认识到“精准滴灌”的局限性。“精准滴灌”在全世界没有先例。在几百年的市场经济历史上,欧美等国的货币政策一般都是管总量、管价格,而把其他的都交给市场。打个比喻,血液要越过大动脉、小动脉,直接滴到需要的毛细血管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真的想让中小微企业有获得感,能获得足够的便利以及成本较低的融资,就要充分释放流动性,增加货币投放总量,全面降息,包括存款利率也要下调。

认清时代变局,实现创新型转型

时代财经民营企业在加快转型升级中,遇到什么难题?政府应该怎么去引导它转型?

滕泰:民营企业遇到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自身经营管理的问题,比如说产品结构、融资、战略性、微观成本等,甚至还有家庭传承的问题。

但民企遇到的不完全是微观的问题。去年我在参加一个商业企业论坛时,几百企业家在讨论为什么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当时,我打了个比方,假设500年前的明朝,长安、洛阳、高昌、楼兰一带几百家民营企业家聚集在一起讨论为什么生意越来越难做。恐怕也会谈到产品、资金、管理、传承的问题,但这只是表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万里之外一艘大船的运输效率超过几百匹马和骆驼的运力,很多人们无法察觉的大格局变了

那个时代不但高昌、楼兰、洛阳、长安的商人生意不好做,欧洲的罗马、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传统城市也没落了。哪里崛起呢?在欧洲则是西班牙、葡萄牙,在中国是福州、泉州、厦门、广州、上海、天津、青岛等沿海口岸。所以,企业要看到自身经营的微观问题,也要看到时代的变局。

首先,中国快速城镇化的高峰已过。城镇化率已经超60%,接下来城镇化的速度放缓,人口逐渐向几个大的区域集中,如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西南成渝经济圈等。

第二,快速工业化的高峰已过。纺织工业革命、钢铁工业革命、化工工业革命、通信工业革命都已完成。像电子信息产业、文化娱乐产业、传媒知识产业、健康养老等代表未来的新经济在成长,要发现新需求的方向,并学会用新供给、软价值去创造新需求。如果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看不到这一趋势,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去加强管理,恐怕很难改变自己的观念。

未来的增长是不平衡的增长,是少数新经济行业盈利的增长。哪怕是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都要去把握创造新价值的方向和方法。

时代财经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之下,企业家如何调整战略?

滕泰:首先要对宏观形势仔细研判,该出口的继续扩大出口。中国每年大约出口300亿件衣服,100亿双鞋子,如果不扩大出口、完全转到国内市场是不可能的,国内消化不了这么大的出口量。

其次,未来长期的增长要靠内需,但国内消费恰恰是这一轮疫情恢复下的短板。企业家听懂理论政策的同时,还是要从实践出发,看准消费增长点在哪里。

此外,当下新消费增长很快。新供给创造新需求,软价值创造新需求,比如传统汽车虽然生产过剩,特斯拉汽车股价今年涨了几倍,因为人们购买汽车不仅仅是作为交通运输工具,还有追求时尚、环保、智能化的情感需要。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企业一定要用自己研发、设计的品牌,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

如今,传统制造业普遍产能过剩,传统服务业的价值也在变化,而能够满足人们时尚、娱乐、社交、尊贵感、价值认同、审美体验、仪式感、快捷、便利等新需求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却快速发展。民营企业转型的核心是要认清时代的变化,用新供给和软价值创造新需求,带来新的创新型成长。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编辑: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