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statics/images/QRCode-App.png)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仍需突破大语言模型的能力瓶颈
“我们目前在探索‘学科+未来产业’的协同育人模式,把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作主旨演讲
2月5日,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当日下午,在主题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积极培育未来产业”的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作了主旨演讲。
高松表示,“十四五”以来,学校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年度科技合作企业1150家,年均增长12%。发挥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优势,中山大学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助力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包括未来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智能装备、材料、绿色低碳等领域。
时代财经在会上了解到,十四五以来,中山大学共计培养超过6万名毕业生,包括DeepSeek研究团队核心成员、华为天才少年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在产学研方面,学校在算力、芯片、高端智能装备、能源、区块链技术等领域均有成功的合作案例。
以算力产业为例,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动算力需求激增,“十二五”期间,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山大学共同建设了广州超算中心。“目前,广州超算中心在大湾区成立了15个超算分中心,服务用户单位超过5500家,形成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服务科技经济的应用格局。”高松介绍道。
对于培育未来产业,高松也有更深的思考。
在未来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他提到,“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方面,目前DeepSeek已突破了模型训练和推理的成本制约,但要真正实现对复杂现实三维物理世界的理解和操控,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仍需突破大语言模型的能力瓶颈。”
对此,高松表示,中山大学将深度打造多模态世界大模型,自主赋能各类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智能硬件终端,服务低空经济、医疗、工业制造等重要领域。
低空经济、深海与极地装备是未来智能装备的其中两个重要领域。据高松介绍,围绕这两个方向,一是将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低空飞行器及核心零部件研发,打造多个应用场景;建设大型风墙、雷达感知平台、复杂环境测试实验室等大型科研平台;二是将聚焦科学探测装备、资源开采装备、运输装备等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深海资源开发智能装备,服务深海资源开发和环境监测。
谈及未来,高松表示,将进一步聚焦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需求,充分发挥重大科学装置和重大平台的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目前在探索‘学科+未来产业’的协同育人模式,把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