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时代财经APP

立即扫码下载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微信

立即扫码关注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

千年槟榔:昔日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林思进 2022-07-11 16:25

小小一颗槟榔,穿越千年风云,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槟榔文化

作为舶来品,槟榔已见证了中国上千年的历史变迁。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期,汉武帝曾用槟榔化解军中瘴疠;魏晋南北朝时期,槟榔逐渐成为王公贵胄喜爱的高级“零食”;宋元明清时期,槟榔“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普通老百姓以食会友的社交佳品。

到了现当代,槟榔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湖南、海南等地区还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作为海南省第二大经济作物,槟榔是该省过半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而在槟榔加工业发达的湖南,上万家槟榔企业共同推动该产业高质量发展。

小小一颗槟榔,穿越千年风云,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槟榔文化。两千多年风雨洗礼,槟榔在中国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王公贵族的高级“零食”

槟榔的原产地虽在马来西亚,但在中国引种栽培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

一个广为流传的典故是,汉武帝带兵出征南越时,北方士兵因难以适应南方的瘴气患病,偶然之间,他们看到挂满树梢的槟榔果,摘之食用,患者竟奇迹般地痊愈了。于是,全军开始服食槟榔,以化解疾病,重振士气。打了胜战班师回朝后,汉武帝带回了南方的奇花异树,其中就包括槟榔,并打算将它们栽种到西安的扶荔宫中。不过,由于槟榔更适宜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在干冷的北方无法成活,为此这位西汉皇帝要求南越以槟榔作为贡品进献。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槟榔在上流社会已经开始流行,其中一个典型代表是南朝第一帝刘裕的重要僚佐刘穆之。《南史·刘穆之传》提到,刘穆之在还没发迹的时候,前往妻子江氏娘家用餐,还在餐后向小舅子讨要槟榔,却遭到奚落。后来,刘穆之深受刘裕倚仗,屡次在后者领兵出征时留守建康,官运亨通。任丹阳尹期间,刘穆之风光宴请岳家,并在“醉饱”后,“令厨人以金柈贮槟榔一斛以进之”。又是金盘,又是以容量数十公斤的斛为单位,刘穆之大方把槟榔分享给江氏兄弟。不过,他如此做法未尝没有借大方之举表达此前不满情绪的小心思,引得诗人陆游评价“可怜赫赫丹阳尹,数颗槟榔尚系怀”。

东晋·刘穆之 金盘托槟榔款待宾客

到了南朝时期之南齐,槟榔依然受到王室青睐。豫章文献王萧嶷是南齐太祖的第二子,《南齐书·豫章王嶷传》中记载了他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三日施灵,唯香火、槃水、干饭、酒脯、槟榔而已”。意思是说,豫章王去世后,祭祀用品一应从简,只需要五样东西,槟榔也是其中之一。“朔望时节,席地香火、槃水、干饭、酒脯、槟榔便足”,每月初一、十五拜祭的用品也是一样的,足以见得豫章王对槟榔的喜爱。

可以看出,彼时槟榔在王公贵族之间是比较常见的“高级零食”。在刘穆之故事的“加持”下,它还是文人墨客眼中奋发图强、立志翻身的身份象征。唐朝时期,怀才不遇的李白就曾用刘穆之的故事激励自己,留下“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的感慨。

“飞”入寻常百姓家

宋元明清时期,槟榔依然是供奉皇室的“土贡”。不过,随着时代变迁,它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是平民百姓遥不可及的“高岭之花”。

槟榔进入普通百姓生活,最开始是以药物的形式出现的。彼时,很多药学著作对于槟榔的药用价值都有所记载。比如,晋代《名医别录》描述了其功效“味辛,温,无毒。主消谷,逐水,除痰辟,杀三虫,去伏尸,治寸白”,可见槟榔有消积、杀虫等多重作用。

晋·陶弘景 《名医别录》

宋朝之后,除了将槟榔作为药物外,普通人家嚼食槟榔的习惯逐渐流行开来。时人对槟榔的喜爱,从苏东坡的诗句中便可略窥一斑。他在《题姜秀郎几间》中巧妙地描绘了海南当地风土人情,谈到槟榔,“暗麝著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意思是,姑娘头上戴着茉莉花,发出淡雅的清香,她面色潮红,好似喝醉酒,其实是吃了槟榔的缘故。

随着经济进步和航运交通的发展,槟榔从南至北快速传播。除了海南、台湾等产地以外,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多地,乃至黄河以北地区,都流行起嚼食槟榔,独具特色的槟榔文化也逐渐形成。《琼台志》记载,槟榔是海南人待客和婚俗的必备品,“俗重此物,凡交接以为先客,婚姻以为定礼,亲宾往来,非槟榔不为礼。”

到了现当代,槟榔依然在百姓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它不仅是人们提神醒脑的休闲零食,还是常用的中药材以及婚俗社交的佳品。

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了槟榔的性状、鉴别方法以及功能与主治等信息,收录了槟榔四消丸、木香槟榔丸等多种含槟榔的药材或饮片的成方制剂。这些中成药集中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疾病,其中消化系统用药最多。

在国内,槟榔时常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社交桥梁的作用。有句老话叫“养妻活崽,柴米油盐,待人接客,槟榔香烟”,逢年过节人们将槟榔作为礼果赠与亲友,或者以槟榔代茶招待访客,以示尊敬与友好。由于槟榔树枝繁密、果实丰硕,人们将它视为“多子多福”的象征。在部分地区,年轻男女商谈婚事时用槟榔作为双方订婚的象征,结婚时也要给贺喜的宾客分发槟榔。

在许多东南亚国家,当地居民不仅将槟榔作为社交、婚俗的必备品,还将它用于祭祀活动中。泰国将迎亲游行称为“槟榔盘迎亲游行”;缅甸有“取(槟榔)以供佛”的习俗;柬埔寨人在每年的“亡人节”用槟榔祭祀祖先;印度尼西亚萨萨克人将槟榔作为婚后回门礼的重要物品。

小小的一颗槟榔,成为了当代人重要的社交符号,也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憧憬。

槟榔产业蔚然成型

从产业层面来看,槟榔产业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早已成为湖南、海南、台湾等地区振兴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悉,作为海南省仅次于橡胶的第二大农作物,槟榔是该省230万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2021年,海南省槟榔总产值为350亿元,其种植面积、年产量、收购量占全国的95%以上。槟榔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东部、西部和中部,涵盖了海南省70%以上的贫困人口。槟榔产业的发展,对于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湖南则是国内槟榔重要的加工地。改革开放以来,该地从事槟榔加工、经营的人口持续攀升,至今已经形成了成熟的集采购、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规模化经营模式。据企查查数据,截至2021年9月,我国2.6万家槟榔相关企业中,过半数分布在湖南,其中以长沙、益阳等城市为最。

海南嫩青果

以槟榔行业代表企业口味王为例,基于海南槟榔果具备果形匀称、汁多肉厚又耐嚼、味道正等多个优点,口味王与海南万宁市政府签订了槟榔的定向采购协议,与上游产地达成长期合作。其旗下高端品牌“和成天下”更是优中择优,只选用8-10月的早期槟榔嫩果,从源头保证产品的高品质。

在加工方面,口味王摒弃了烟熏火烤的原始加工方式,在行业首创无烟熏技术的槟榔原籽蒸汽烘干法,搭配特制咖啡味醇香卤水,让槟榔更为柔软、口感丰富,也避免了烟熏工艺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与此同时,在生产工序上,口味王创新研发了十八道加工工艺,层层打磨造就槟榔的优质口感和匠心品质。

口味王自动化生产工艺

一系列创新举措下,口味王的槟榔走上品质化、高端化的发展之路,也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推动槟榔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历经千年洗礼,穿越历史风云,槟榔始终是百姓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品,槟榔产业的发展模式也渐趋成熟。一颗小小的槟榔,在当代中国依旧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编辑:李林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