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时代财经APP

立即扫码下载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微信

立即扫码关注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

现代人为什么不结婚?结婚率五连降,根本原因是这个……

作者:史凯 2019-11-27 22:3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认为,结婚人数减少的根本原因是适婚年龄的人口数量在减少。

随着“单身经济”、“催婚”等社会现象地愈演愈烈,不难看出目前中国适婚人群的结婚状况在发生着变化,“结婚率创新低”的话题更是屡登微博热搜榜。

11月5日,民政部发布的“2019年3季度各省社会服务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登记结婚人数713.80万对,同比下降6.78%;离婚人数310.41万对,同比上升7.07%。

时代财经梳理发现,近5年来的前三季度全国登记结婚人数持续走低,而登记离婚的人数则持续增长,与此同时,近年来的结婚率也持续下降。

如果说当代婚恋观念的生变,让许多大龄青年都“等得起”,那么号称在“14亿人里找不到合适的人”的背后是什么?为什么在总人口增长的同时,结婚人数和结婚率持续下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11月23日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认为,结婚人数减少的根本原因是适婚年龄的人口数量在减少。

适婚人口减少是根本原因

时代财经梳理2015年到今年的前三季度婚姻登记数据发现,5年来全国登记结婚人数分别为882.88万对、847.48万对、789.25万对、764.91万对、713.08万对,结婚人数持续走低,今年的人数较2015年减少了169.8万对;离婚人数分别为230.31万对、257.89万对、279.13万对、289.92万对、310.41万对,离婚人数持续增长,与2015年相比,今年增长了80.1万对。

从婚姻登记环比增长率来看,2017年到今年的前三季度结婚登记环比增长率分别为-6.87%、-3.08%、-6.78%;离婚登记环比增长率分别为8.24%、3.86%、7.07%。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直是中国的传统婚姻理念,然而从近年的婚姻数据来看,是人们不愿意结婚了,还是另有原因?

“结婚人数下降的基础性、根本性原因是适婚年龄的人口数量减少所致。”原新向时代财经透露,相关数据表明,新中国成立的70年里,有约33年时间的出生人口少于2000万人,其他年份中,出生人口最多的是1963年的2959万人。1998年以前,出生人口少于2000万人的情况有“三年困难时期出生少”的因素,也有计划生育刚开始的70年代后期出生人数少的因素。但是1998年以后出生人口开始系统性地减少,“十一”五期间,年出生人口平均不到1600万人,是从“九五”计划开始到现在为止出生人口最少的五年。

原新认为,由于80%左右的中国人平均结婚年龄是在25到30岁之间,按此推算,目前处于此结婚年龄区间的人群,正是上述出生人数开始减少的时期出生的人群。“换而言之,1992年中国总和生育率已经达到了生育更替水平,平均每个家庭的新生儿数量一直保持在两个人以下,生育更替水平至今已经持续了28年,特别是1998年以后,出生的人口数再没超过2000万人。”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雄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人口出生率从1990年的21.06‰下降到1997年的16.75‰,之后出生率仍在持续走低。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也曾同样认为,自90年代起,出生人口数量不断下降,是如今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的最主要原因。这一变化既在意料之中,也与之前的预估相符。

结婚人数逐年下降的同时,结婚率也出现逐年下降趋势。截至今年4月2日,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显示,中国结婚率自2013年起至今出现“五连降”,2013年到2018年结婚率分别为9.9‰、9.6‰、9‰、8.3‰、7.7‰、7.2‰,2018年结婚率更是创近10年来最低。

有业内人士认为,结婚率持续走低值得注意的是,结婚率是结婚人数与总人口数相比,而不是与适婚年龄的人口数相比,所以结婚率也是持续下降的。

据了解,结婚率是一定时期 (通常指一年) 结婚人数与同期一定范围人口数的比率,表明结婚频繁的程度。最常见的结婚率指标,是以一定时期结婚人数 (或对数) 与同期总人口数相比,称为总结婚率,简称结婚率。

性别失衡“雪上加霜”

然而从总人口的视角来看,在适婚年龄人口数减少对应结婚人数下降的逻辑之下,单身群体却也在日渐庞大,更有“单身经济”、“单身文化”乘势兴起。标榜“宁缺毋滥”、“找不到合适的人”的大龄单身青年也越来越多,这除了映衬适婚年龄人口数的减少以外,是否还反映了人口结构或是其他原因?

“遇到同龄或年龄相仿,并且还比较合适的单身异性其实挺难的。”1990年出生的张先生11月24日告诉时代财经,找年龄相仿的异性是自己考虑婚事的首要原则,但一直事与愿违。除了张先生外,在时代财经的采访过程中,多位单身青年都遇到了他类似的情况。

原新认为,1980年代以来至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较为严重,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男性多女性少。“如果说年轻人口总量不变但性别结构失衡,那么总有一部分人是不可能结婚的,这也是结婚人数、结婚率下降的一个原因,尽管影响可能没有那么大。”

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单身人口已达2.4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7%,其中80后未婚人口的男女比例为136:100;70后未婚人口的男女比例为206:100。

“结婚产业观察”组织的负责人郑荣翔也认为,在男女比例不相等的情况下,势必会导致部分男性因择偶困难而难以脱单,而一些女性又可能会因落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也难以快速脱单。

与此同时,翟振武此前曾表示,婚龄推迟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也是自2013年以来中国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的原因。

在北京广告行业工作的朱女士11月23日对时代财经表示,此前有数年的时间,因为怕面对家人、亲戚的轮番催婚,所以每到年底便会感到焦虑。“但今年我已经32岁了,家里的表兄弟姐妹都有了孩子,家人亲戚已经不再关注我了。一线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倾心投入的职业经历以及良好的经济基础,使我习惯了单身自由独立的生活。”

据《2018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显示,有高达50.72%的人为单身三年以上的“长单族”,还有近五成单身男性和六成单身女性表示不急于改变单身状态。

共青团中央青年之声于2018年5月发布的《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有约40%的女性和20%的男性倾向于不结婚,认为“单身也很幸福”、“婚姻会让人失去自由”。

正如47岁的俞飞鸿2018年在《铿锵三人行》节目里所言,“单身或者婚姻,对我来说都不是一个选择题,我觉得哪个更舒适就处在哪个阶段。”

原新也同样认为,晚婚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在大城市中更为明显。如今30岁以上未婚女性占本年龄段的比例在明显上升,伴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职业声望、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观念的转变,有一部分女性的结婚意愿降低,也有一部分是本身就崇尚独身主义的人群,现在这两部分人群都相应的有所增长。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小波11月25日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认为,在传统的婚姻观念里,男性受益会更多一些,而如今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就业率、经济独立性等各方面都有所提升,从而使女性对婚姻的需求程度不再像过去一样强烈。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体现在如今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上,对于性伴侣的选择比以往相对而言更开放了。”王小波认为,这方面,人们可以在婚前通过恋爱等婚姻以外的方式得到满足,所以结婚的功能需求就有所降低了。

原新补充道,总体而言,在适婚年龄人口数量减少的基础性原因以外,其他因素都只是雪上加霜。

持续走低将影响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婚育观念改变的包容度不断提高,业内普遍认为,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受适婚年龄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的影响,结婚率仍可能将持续走低。

郑荣翔认为,观察今年前三季度婚姻登记数据不难发现,除广东、江苏等个别省份之外,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结婚率普遍偏低。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援引分析人士的观点认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反而结婚率走低,在全球都是这样一种趋势。对于逐年下降的结婚人数,应客观看待这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对待如今年轻人的婚姻观念,要尊重多元化、个性化的个人选择,给年轻人更大的选择空间,包容看待年轻人的婚恋观。

然而在对婚姻给予更多宽容的同时,也应意识到结婚人数逐年下降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

在王小波看来,结婚如果还将持续走低,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将构成一定的影响。结婚和生育密切相关,结婚率下降会影响生育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人口数量和结构。

而结婚率和出生率的双降则会影响人口总量,导致劳动力下降,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人口悬崖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

“全面二孩”政策似乎可以有力缓解人口数量和结构的问题,但很多家庭对生两个孩子都望而却步。对此,原新认为,目前国家在积极地抑制房价,未来与生育政策调整相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还需跟上,与此同时,中年人的充分就业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等配套政策体系也应跟上。

此外,多位专家一致认为,要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应创造提供足够多的的机会让年轻人谈婚论嫁,应该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需要整个社会在教育、就业、住房、休假、社保等方面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支持。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编辑:梁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