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时代财经APP

立即扫码下载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微信

立即扫码关注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

广聚能源想收购中兴通讯分销商!两位董事反对,标的三度降价挂牌,员工仅剩27人

作者:周立 2025-02-20 18:27

广聚能源为何看上了航天欧华?

近日,广聚能源(000096.SZ)拟收购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工研院”)持有的航天欧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欧华”)100%股权一事遭两位董事反对,引发市场关注。

广聚能源公告称,拟使用自有资金以公开摘牌方式进行现金收购。目前上述交易事项已经通过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会议将于2025年3月3日下午2:30召开。

“为优化公司贸易业务结构,推动公司产业布局,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拟收购航天欧华100%股权。”广聚能源在公告中表示。

不过,广聚能源的公告显示,持反对意见的董事表示,航天欧华整体业绩处于亏损状态,自去年以来航天欧华已基本停业。公告提到,本次交易能否达成以及实际成交价格尚存在不确定性;同时,该交易不设置业绩承诺和业绩补偿条款,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2月20日,时代财经致电广聚能源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航天欧华因其股东产业结构调整,目前中止开展各项业务及削减人员编制,并暂处于亏损中。但航天欧华政企全线产品分销业务核心人员及业务骨干仍在岗,长期经营中积累的客户关系相对稳定,为业务恢复及后续稳定经营奠定较好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购航天欧华股权公告出来后,广聚能源收获了3个涨停板,截至2月20日收盘股价刷新近8年以来的高位,报16.27元/股。2月13~20日,广聚能源股价累计涨幅达30.79%。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员工仅剩27人,工厂停了一年多

航天欧华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直属二级单位航天工研院的子公司,也是中兴通讯政企全线产品分销业务的全国总经销商之一。同时,公司亦兼营智慧+业务、系统集成业务等其他业务。

2020年下半年,为摆脱代工依赖,航天欧华建设自有智慧工厂并投产。彼时公司表示,“智慧工厂的建成,提高了公司对核心产品的掌控力,有利于新产品测试与工艺优化,有效提高了后续新产品的研发与市场竞争能力,成为航天智慧屏、新华慧屏等核心产品自主研制的重要基础。”

而那一年,航天欧华发展迅猛。截至2020年10月,公司当年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约60%,包括中兴总经销、信创、ICT等多项主营业务的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同比实现较大增幅,其中信创业务更是完成新签合同额约30倍的增长,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在航天欧华的公众号中,曾多次出现光明智慧工厂的身影。如,2021年1月,时任航天工研院副总经理刘瑞华赴航天欧华的光明智慧工厂调研,彼时刘瑞华表示,航天欧华要紧抓双区驱动优势,打造航天优势产品,促进产业全面发展提升。

不过,在航天欧华的股权转让和广聚能源的公告中,却没有出现航天欧华智慧工厂的相关信息。

2月18日,时代财经跟随导航,来到地图上的航天欧华智慧工厂所在地——深圳光明区汉海达高新产业园内,但在该园区并未发现航天欧华工厂的影子,有快递人员表示,航天欧华在隔壁的宏发高新产业园。

在快递小哥的指引下,时代财经来到宏发高新产业园,产业园门口的厂区分布图斑驳褪色,上面并无航天欧华的影子。

图片来源:时代财经 周立/摄

时代财经走到宏发高新产业园的8栋1层,中国航天的LOGO映入眼帘,门口挂着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碳纤维复合材料中小试基地的牌子。这里便是快递小哥口中航天欧华的所在地,但该研究院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里并非航天欧华,而是深圳航天(即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图片来源:时代财经 周立/摄

随后,时代财经来到航天欧华的注册地。中午12点左右,航天欧华所在的楼层都拉上了窗帘,难以从窗户看到办公区里面的景象。有从航天欧华办公区出来的员工对时代财经表示,他们工厂已经停了一年多,“早就没了”。

图片来源:时代财经 周立/摄

图片来源:时代财经 周立/摄

为核实工厂相关事宜,2月20日,时代财经致电航天欧华的公开电话,未能接通。事实上,航天欧华光明智慧工厂的“消失”,或能在其相关公开资料中找到原因。

审计报告显示,近年来航天欧华整体业绩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至2024年,航天欧华营收逐年下滑,净利润持续亏损,累计亏损超7500万元,而亏损主要来源于其经营的其他业务板块,如系统集成、智慧+等。

此前航天欧华宣传资料显示,2023年公司已对业务进行调整,退出了亏损业务,同时人员较高峰期已缩减三分之二。

在业务收缩与人员裁减的双重压力下,航天欧华计划通过股权转让寻求出路。

2024年,是航天欧华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那年年初,公司总经理王建喜的工作报告主题提到“为开创欧华公司第二次创业而拼搏奋斗”。在提出2024年经营思路的三大突破时,其中一个突破便是“实现股权转让取得重大突破”。

为助力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单位资产盘活、处置,2024年2月6日,深圳联交所发布航天欧华控股权意向征集公告;8月23日第一次正式披露时,其挂牌金额为7883.22万元,并公开航天欧华还有未结清转让方担保下的银行承兑汇票共22张,金额合计1.20亿元。

2024年9月26日,深圳联交所发布股权转让终结公告后再次挂牌,挂牌金额降至7094.90万元;11月26日和12月16日,在挂牌期满后航天欧华的股权又继续降价挂牌,挂牌金额分别为6306.58万元和5518.25万元。

挂牌价一降再降的同时,航天欧华员工数也一减再减,亏损也有所增加。

根据深圳联交所公告,截至2024年8月26日,航天欧华职工人数为27人,而当年5月6日的股权转让挂牌公告显示,其员工数为50人,期间员工离职23人,累计发生经济补偿金144.95万元。时代财经注意到,截至2024年12月16日,最新挂牌公告显示其职工人数仍为27人。

根据广聚能源公告,业务收缩后,航天欧华营业收入减少,但企业经营管理产生的相关费用不会立即减少,因业务收缩后裁减人员亦增加离职补偿等相关费用,航天欧华2024年管理费、销售费合计支出达3262.30万元。

加之,航天欧华除政企全线产品分销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逐步收缩暂停,故审计机构对航天欧华过往经营智慧+、系统集成等业务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存货等各项资产进行减值计提,致使2024年累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合计达2612.80万元。

寻觅利润增长点,“看上”政企业务

“看上”航天欧华的广聚能源,寄希望于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广聚能源主营业务包括成品油批发零售及仓储、土地及物业租赁、化工贸易,以及股权投资,其中成品油为公司主要盈利来源。然而,近年来,广聚能源“增收不增利”,归母净利润从2016年的2.93亿元下滑至2023年的8814.58万元。

2024年上半年,广聚能源实现营业收入10.47亿元,同比下降12.15%;归母净利润2239.10万元,同比下降15.37%。

从业务来看,高营收顶梁柱——成品油业绩相对稳定,营收同比下滑6.60%,毛利率同比微涨至7.51%;高毛利率(86.10%)的土地及物业租赁业务营收为2108.73万元,同比增长16.18%,但仅占总营收2.01%,在巨大的营收体量面前难成“气候”。

而贡献超20%营收的“中坚力量”——化学品及其他贸易,不仅营收同比下滑28.24%,还存在“营收大、利润低”的现实困境,毛利率低至0.96%。

于是,广聚能源看上了航天欧华的王牌业务——中兴通讯政企全线产品分销业务

深圳联交所在2024年12月发布的航天欧华股权转让公告显示,航天欧华盈利能力持续稳定,与中兴通讯连续13年签订框架合作协议,业务稳定增长,从2011年起年年盈利,2024年与中兴通讯签订总经销框架合作金额11.50亿元。

资料显示,航天欧华的中兴业务2011~2023年收入74.17亿元,坏账77万元,坏账率仅0.01%。2022年至2024年,航天欧华政企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18%、3.20%、6.55%。

“航天欧华政企业务的毛利率高于公司目前经营的一般化工产品贸易毛利率(0.96%),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从前期行业调研及市场分析来看,航天欧华政企产品所属ICT行业目前仍处于发展上升趋势,市场容量足够,具备业务拓展空间。”广聚能源在公告提到。

广聚能源公告,本次收购将停止经营或全面剥离航天欧华智慧+、系统集成等其他业务,继续运营盈利能力较稳定的中兴通讯政企全线产品分销业务。

上述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本次收购后,公司将全力推进相关业务恢复,并在航天欧华已收缩非中兴政企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加大业务调整力度,收尾关停航天欧华非中兴政企业务条线,专注运营盈利能力较强的业务板块,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不过,时代财经注意到,在毛利率提升的同时,航天欧华政企业务营收在快速下滑,从2022年8.94亿元下滑至2024年2.78亿元,同期营业利润也从1188.82万元下滑至544.48万元。

基于航天欧华的整体亏损,这项收购议案遭到两名董事反对,反对理由为航天欧华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1~9月期间累计亏损金额超过7200万元,自去年以来航天欧华已基本停业。

“虽然公司制订了收购后的整改措施,但短期内能否扭亏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后,不排除会一定程度拖累公司业绩。同时,建议公司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等方向的标的,并符合财务稳健等基本标准。”投反对票的两名董事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联交所的公告显示,2020年12月11日航天欧华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三年,但因其研发支出不及收入的3%,2023年被南山税务局电话告知取消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

2024年2月1日,航天欧华补缴了其2020年、2021年的所得税及滞纳金共342.86万元后未再获得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且未来年度计划不再对研发做相关投入。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编辑:时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