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时代财经APP

立即扫码下载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微信

立即扫码关注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

再次宣战阿里,腾讯重启征信赛道对标芝麻信用分

作者:高秋榕 廖维 2020-06-05 18:41

腾讯推出微信支付分,正面pk芝麻信用分。835分的腾讯CEO“小马哥”在朋友圈四处求battle,结果10分钟后便被打败。

随着各大互联网巨头金融属性的加强,阿里、京东、美团等多个大厂纷纷推出自己的个人信用分产品,但这其中却没有腾讯的身影。

尽管与支付宝在移动支付领域打得难解难分,但微信支付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进展有限,其对个人信用分的尝试几年前便开始,但一直处于走走停停的状态,显得十分谨慎。

6月3日晚间,腾讯的“微信支付分”正式上线,对所有用户开放,这也意味着微信支付在个人信用领域迈出新的一步,微信支付与支付宝之间的竞争愈加白热化。

822842_meitu_1.jpg图片来源:锐景创意

小马哥四处求Battle

6月3日晚间,腾讯的“微信支付分”正式上线,对旗下所有用户全面开放,每个用户都能查询到自己的信用分。

微信支付分的开通方式非常简单,打开「微信」--「我」--「支付」--「钱包」--「支付分」,即可查看自己的微信支付分。

如同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微信支付分将每月根据综合数据更新一次。微信支付分开通是完全免费的。

据微信支付官方微博,在微信支付分上线后不久,835分的腾讯CEO马化腾在朋友圈四处挑战,结果10分钟后便被打败。

微信图片_20200605175500_meitu_2.jpg图片来源:腾讯微信团队微博

这个835、848究竟是啥?有什么用?这个打败马化腾的女人又是谁?我们该如何像这个女人一样“干掉”马化腾?

据了解,微信支付分的“分”,不是积分的“分”,而是根据个人的身份特质、支付行为、信用历史等情况,对个人信用的综合评分。具体来说,即:

(1)稳定的实名信息以及个人基本信息;

(2)与使用微信支付相关的消费等行为(除了特定电商网站的支付场景,还有高频的全生活、全流程的场景,如出行、衣食、餐饮、零售、电商、小街小贩);

(3)守约历史,即与微信支付分相关的守约情况。履约越多,分数会越来越高。

据悉,当微信支付分达到一定要求后,即可解锁微信超过1000个信用服务,其中包括共享租物、出行交通、购物娱乐、生活服务、住宿等多个生活场景,接入了滴滴、同程、京东快递、春秋航空、万达酒店、美团打车等多个巨头的服务。

坎坷的征信布局之路

腾讯在个人信用征信领域的布局可谓一波三折。

2017年8月8日,腾讯悄然开放了信用分查询渠道,但仅限QQ超级会员专享,评估维度为履约指数、安全指数、财富指数、消费指数、社交指数,范围在300-850分,与芝麻信用分十分相似。

当年11月16日,腾讯乘车码小程式在广州地铁全面开通,腾讯信用宣布接通免押金骑摩拜等功能,不过范围仅限于广州地区。

2018年1月31日,腾讯信用分低调向全国范围开放公测约一天后紧急关闭分数查询入口。对于此次紧急下线,腾讯信用分官方仅表示将继续对产品升级,而未回复具体的关闭原因。

当时业界有一种未经证实的猜测:做个人征信业务需要牌照,腾讯信用分“无照驾驶”或是主因。

但事情很快有了转机,2018年2月,由央行牵头,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公司成立的“百行征信”拿到了我国第一张个人征信牌照,随后微信在11月推出微信支付分。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微信信用分需要特定场景才会开启入口,并采用白名单邀请制开通,不支持主动开通。

而此次微信支付分全面开放,或是腾讯在征信赛道对阿里的再一次“宣战”。

微信截图_20200605154619.png时代财经制图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一直被人相提并论。当年微信支付的横空出世,马云曾形容道,腾讯用“微信红包”推广微信支付如同“珍珠港偷袭”。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支付宝市场份额稳居移动支付的龙头地位,达到55.10%;排在第二位的是腾讯财付通(含微信支付),目前为38.9;壹钱包以1.4%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三。

图片1.png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丨时代财经制图

微信支付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真实生活轨迹。相较于支付宝,微信支付更贴近用户的日常生活,属于“小额高频”的支付场景,一般用于收发红包、买早餐等各类生活中的小额支付。

5月,腾讯宣布,截至今年一季度,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2.025亿,同比增长8.2%。由于商业支付及理财平台的收入增长,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同比增长22%至265亿元。

尽管支付宝在移动支付的龙头地位难以动摇,但微信具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具备直接带动微信支付分的能力。而微信支付分能否像当年微信支付般成功“偷袭”芝麻信用分尚不能妄下定论。

互联网大厂纷纷试水

征信,简单来讲,就是个人的信用与信息。它是由专业、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为个人或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依法采集、客观记录信用信息,并依法对外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一种活动。

我国的个人征信行业始于2004年,2013年《征信业管理条例》施行,2014年央行对个人查询本人信用报告实施收费,2015年个人征信市场化进程正式开启。

同年,阿里推出了国内第一个信用分——芝麻信用分,到了2018年,国内首家个人征信持牌机构百行征信落地,加速了国内个人征信行业的发展。

百行征信的股权分布中,互联网金融协会占36%,腾讯征信、芝麻信用、前海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鹏元征信、考拉征信、华道征信各持8%的股权。

八家等权股东中不乏互联网大厂的身影。腾讯征信和芝麻信用依托腾讯和阿里,拥有海量电商和社交数据。除此之外,京东推出了小白信用分,美团也在今年4月推出美团信任分。

互联网巨头争夺的背后,是千亿级别的个人征信行业。据财通证券测算,假设每个成年人查询频率为每年7次,根据人口总数、城镇化率、成年比率、查询单价、收费信用报告查询次数来测算,我国个人征信行业潜在市场空间达到千亿元左右。

虽然目前互联网企业的信用分、信任分均为免费开放,但在移动支付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下,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精准地为用户画像和确定信用水平,对于平台而言能推出更多更复杂的金融产品。

只有建立自身的信用体系,才能凭借大数据发力信用支付产品以及其他金融业务,从而增加盈利能力。这,才是互联网大厂的真正目的。

但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信用产品背后是否有隐患?

时代财经查询发现,微信支付分根据用户在微信的个人信息和微信支付体系内消费行为等数据给予动态分值,数据的采集与信息保护规范性值得注意。

而芝麻信用协议也显示,用户信息将用于身份验证、安全防范、诈骗监测、预防或禁止非法活动、降低风险、存档和备用用途。

个人信用数据属于个人隐私保护范畴,在查询个人信用分的过程中,会否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数据使用方如何规范使用数据和保护信息?需要每一个布局的互联网巨头深思。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编辑:张泽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