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时代财经APP

立即扫码下载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微信

立即扫码关注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

人物 | 马东,水一样流淌在乐队间

作者:张银慧 2019-08-10 23:14

从一个容器到另一个容器,马东任自己像水一样在不同的容器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但时代从未真正改变他内核,文化底色和娱乐精神两股力量常常在他体内左右互搏,此消彼长,形塑出当下的马东。

无论我们之间差多少岁数,无论今天发展多快,几年就是一个代沟,但是我们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规范,一定会是一样的,这就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健康社会走向成熟、走向成长的必经过程。

——马东

《乐队的夏天》在热烈的“夏日音乐派对”中画上了句号,穿着被大张伟笑言“会露肚脐”的亮色T恤,主持人马东在节目最后和观众许下“第二期再见”的承诺,台下响起欢呼阵阵。

截至8月10日,该节目已经连续四周居于豆瓣国内口碑综艺榜的榜首,获得豆瓣用户8.6的评分。马东是米未传媒的CEO,同时在节目中担纲“音痴”主持人。在马东一手主导的网络综艺节目中,《乐队的夏天》豆瓣分数排第二,第一则是诞生在2014年末的《奇葩说》第一季。

2014年11月,《奇葩说》第一季上线,总播放量2.3亿,冠名总投入5000万,创下当时互联网综艺节目的最高冠名收入。在第一期节目中,马东双腿套着白色丝袜,身穿红色格子苏格兰短裙,松弛地斜倚在沙发上,嬉笑怒骂间,和高晓松、蔡康永一同对海选的“奇葩们”做出点评。

此后,马东在大众的想象中,投射出两个相悖的影子,一个指向过去:那是端着的马东,周身充斥着央视、文化、精英等语言符号;一个指向现在和未来:这是从神坛来到俗世间的马东,既是娱乐至死的语言大师,也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商人。

但,真的是这样吗?

娱乐至死

和马东一样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媒体人王小峰在一次访谈中说:“那个原来做《文化访谈录》的人,怎么可以去做一个面向,”他迟疑了一下,才接着说,“……低龄受众的节目。”当时,马东正坐在他旁边,语毕,现场哄笑。那是在2015年9月份的一次访谈,正值《奇葩说》第一季大获成功后,马东卸下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的职位,创办米未传媒不久。

在《奇葩说》中,马东常常穿着花里胡哨的服装,在色彩鲜艳的布景里插科打诨地行使着主持人的角色,言语间不乏一些内涵段子。而节目中喧哗的年轻人们,争论的是那些被知识分子许知远认为“几乎不值得争辩的问题”——漂亮女人该拼事业吗;该不该看伴侣的手机;结婚在不在乎门当户对……辩手们说到兴奋时,从座位上站起来,音量提高,有时候观众听到“哔~”的消音音效,消去的是他们情急之下爆的粗口。

而在这之前,马东是央视《文化访谈录》的主持人和制片人,还担任过央视春晚的总导演。在《文化访谈录》中,马东访谈陈丹青、黄永玉等文化界名人,针对文化现象进行深度探讨,比如严肃地和时年96岁的语言学家周有光对谈,或者让于丹连讲7天昆曲。

2012年,马东从央视离职,8个月后加盟爱奇艺,担任首席内容官一职,全面负责爱奇艺的内容采编及制作工作。

按文化研究学者将审美文化分为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两个大类的观点,马东离职央视前后主持的两类节目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分野。马东似乎在离职后的某个时刻从过去的身上分裂出一个新的自己——面向年轻人,把“有趣”“娱乐性”作为内容创业的原则,而不强调,甚至是避免谈论节目所负载的意义。

作为米未传媒CEO,他需要对《奇葩说》节目的选题和内容进行把关,在娱乐性和价值观之间,马东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娱乐性最重要,价值观是由什么人做决定的,而不是怎么做决定的。”

2017年,马东在许知远主持的访谈节目《十三邀》中,呈现出几乎和许知远完全对立的形象。许知远批判当下的大众文化,向往高雅文化;但马东觉得当下的大众文化与莎士比亚文学并不存在何种不同,他将文化视为时间沉淀后的结果,认为娱乐才是每代人的本能,他看不上意义、价值这些东西,他甚至说,“看到特别积极的人就想发笑”。而这句话,也使他成为讽刺类脱口秀《恶毒梁欢秀》的靶子,被梁欢扣上“犬儒主义者”的帽子。

身段柔软

《人物》杂志在采访马东时,问他被梁欢评价为“犬儒主义者”的感受,马东温和地笑了,称不需要解释。

有观众评价主持《奇葩说》后的马东,“以前压抑太久,现在被放出来了。”马东认为这是种误解,他一直是两面的,端得起来,低得下去。但他已经放弃在被误解时振臂高呼,向大众控诉其间误会。

尽管在2011年,自己担任总导演的春晚被某清华美学教授撰文批评太粗俗时,马东还特地开了博客进行回怼,说该教授打着专家的名号,以势压人,没有娱乐精神。

但那个旗帜鲜明进行自证的马东仿佛已经走远了。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在《奇葩说》第四季的一期以“被误会应不应该解释”为主题的辩论中,马东罕见地提到了自己的父亲——著名相声大师马季,并引用了王朔这句话,宣告他已经选择和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误读和解。而在大众话语中,那些有关“马东”的描述:“趋利避害的精明的生意人”“犬儒主义者”“通透的成功人士”,等等,到底存在误读与否或误读程度何如,至少,我们暂时无法从马东那儿得到明确的回应。

那么,马东是否经历了从一个严肃的知识分子到犬儒主义者的过程?

“曾经共事时,偶尔能感受到他的锋芒”,昔日湖南卫视的同事王骏在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说。

马东的电视生涯始于1999年,他31岁,已经经历了从18岁开始独自在海外求学、工作的漫长岁月,直到感受了一把父亲的巡演生活后,决心回国,学习导演专业,跨入文艺界。

那时候,马东获得主持湖南卫视一档严肃对话节目——《有话好说》的机会,他定选题角度,请来正反方嘉宾展开谈话,最终由总导演把握政治导向。马东会在节目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甚至为了避免自己的表达被剪,他会自己去机房剪片。而《有话好说》涉及的选题也非常大胆,譬如艾滋病儿童、买凶杀人的政法委书记、武钢舞弊事件……但这档节目在2001年因为报道同性恋而停播。

去到央视后,2005年,马东在主持某期《文化访谈录》时,不断追问嘉宾郭敬明抄袭一事,导致现场气氛剑拔弩张,最终郭敬明以上洗手间为借口,中止录制。节目最后,马东对台下向他表达不满的观众说:“无论我们之间差多少岁数,无论今天发展多快,几年就是一个代沟,但是我们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规范,一定会是一样的,这就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健康社会走向成熟、走向成长的必经过程。”

而在马东被质疑“变了”的起点《奇葩说》中,尽管他始终在各种采访中避免谈节目的意义,但节目的口号“向世俗既定的黑白对错宣战”,已然决定了节目的核心就在于展示多元价值,而马东在节目中作为主持人也不乏表达对辩题的态度。在2017年某期《奇葩说》节目最后,马东总结陈词:“这个世界难题没有对错,通过这个节目,我们找到一个去表达我们内心应该向往什么、鼓励什么,应该让年轻人体会什么的契机。”

时隔12年,49岁的马东和37岁的马东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呼应。在《奇葩说》火了后,王骏意识到,“原来他还想说话,还想做各种各样的表达。他知道了,有些话不能说,但是有一些能说的话可以换一个有趣的方式表达,或者换一群有趣的人来表达。”

2017年,马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是一个身段柔软的人,我在任何一个容器里,都可以盛满这个容器。”

从一个容器到另一个容器,马东任自己像水一样在不同的容器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但时代从未真正改变他内核,文化底色和娱乐精神两股力量常常在他体内左右互搏,此消彼长,形塑出当下的马东。

新旧之间

从澳洲的一名公司职员,到湖南卫视、央视的主持人、制片人,再在移动互联网爆发之初跳到爱奇艺做首席内容官,《奇葩说》火爆之后,2015年,噗通!马东跳进内容创业者这个“容器”里。

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他说:“为什么干得好好的要到这来,就是好奇和兴趣,这件事儿干时间长了,边际新鲜感在降低,那就寻找一个边际新鲜感更高的位置、领域和方式。”

每一次跳出、进入,马东都在探索新的领域,他的内心始终有一股走在时代前沿的驱动力,这种力量调配着他,也塑造着他,使他体内的文化底色和娱乐精神之间始终保持着合适的比例。而作为米未传媒的核心人物,这种力量也从马东身上辐射出来,覆盖着这家公司。

在公司内部,他和年轻同事一起玩《王者荣耀》、让肖骁带他去纯K喝酒,员工把他做成表情包、给他颁发《奇葩说》团队的最污奖,他说:“我是生于60年代的90后。”《奇葩说》中的“老辩手”颜如晶评价马东,“能一直接受新的东西,他的想法,他接人待物的方法一直都保持在前线,而不会被固有的想法所捆绑。”

而对外,马东将米未的发展方向定位为“一个年轻人热爱的生活方式品牌”。创立之初,在狂热的市场期待中,马东带着米未急速扩张,不断尝试做新的内容,试图将更多的年轻受众“收入囊中”。当时,公司同时打造了多档综艺,《奇葩说》之外,还有《拜拜啦肉肉》《黑白星球》《饭局的诱惑》,等等。不过,这些节目中没能出现像《奇葩说》那样的爆款。

还是不够创新,还是要做出一档真正意义上的新节目。

于是,马东流淌进乐队中。他带着《乐队的夏天》——和米未之前的节目完全不同,在国内综艺界也称得上新题材和新形式的原创音乐综艺,再次出现在大众面前。作为主持人,他穿着闪闪发亮的衣服,和19岁的欧阳娜娜在舞台上一起“蹦迪”,在舞台上摇牛铃。

这是一宗新节目,但节目中让嘉宾和观众潸然泪下的:乐队对梦想的坚持、成员们之间的情谊、对往日青春的追忆等,都触及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也是人类世界永恒的话题。61岁的马东,穿梭在新旧之间,通过娱乐的手段,传达出一些朴素而重要的价值观,尽管他事先并没有这样打算。

除了综艺以外,马东也在寻找内容创业新的边界。他曾对外宣布米未的发展体系——“XYZ轴模型”,其中X轴代表的是米未业务线中最重要的内容生产;Y轴是因内容而生的上下游衍生业务,比如网生艺人的经纪业务;Z轴则是米未传媒的投资布局。按照马东的规划,米未第一阶段要完成原始积累,做一个好的内容公司,而之后,米未会完成资本化,从一家内容公司向媒体公司转型。在最后一期《乐队的夏天》中,马东宣布将启动“《乐队的夏天》全国巡演计划”,就是一次节目衍生业务的尝试。

马东还在试图让米未慢慢“去马东化”,“未来,米未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制作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他说。

那时,又将是一个新的马东。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编辑: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