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APP
时代财经APP

立即扫码下载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微信

立即扫码关注

随时获取最新资讯

时代财经APP

企业第一财经读本

时代财经APP

华为的“自力更生”VS联想的“拿来主义”

作者:余思毅 2019-05-28 17:18

管理者不同的经营理念缔造出华为和联想两个风格迥异的商业王国。

timg (9).jpg

2016年3月,美国政府对中兴的制裁引发了对中国“缺芯少魂”的大讨论。当时有评论指出,国内领先世界的整机产业上是建立在沙子一般的地基之上。

时隔3年,今年5月15日美国禁止华为从美国企业获得元器件和相关技术。随后,华为也被谷歌停止系统更新的支持,WIFI联盟宣布将会撤销华为的会员资格。

可以说,美国对华为的打击是釜底抽薪式的。但峰回路转的是,华为旗下的芯片公司海思半导体总裁何庭波发布了一封致员工的内部信,揭秘华为多年前已做出过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海思将启用‘备胎’计划,一夜之间全部‘转正’!”

在华为陷入巨大生存危机的关口,海思站出来保驾护航。另一边厢,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接受媒体采访称,联想不会去做芯片和操作系统,联想相信全球化是必然趋势,一家公司没有必要做所有事情,联想只想做好自己的角色。

管理者不同的经营理念缔造出华为和联想两个风格迥异的商业王国。

01

5月21日,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在答记者问中详细交待海思战略的前后,定位为助战队、“加油车”等,还透露了华为年投入200亿美元进行科研,华为的专家库有700名数学家、800名物理学家、120名化学家……无不让业界啧啧称奇。

事实上,在整个科技产业格局中,技术、人才、资本、产业链环环相扣,其中芯片是手机的核心技术。但由于芯片研发的高难度,把科技企业拦在了大门外。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道,整机硬件的电路板设计周期在1天到1个月之间,生产周期在3天到2周之间,出了错、重新投板的费用在几百到几千之间,最多数万块钱。而芯片的设计,不算架构设计,从电路设计开始,到投片,最少要半年时间。投片送到工厂加工生产,一般要2个月到3个月。最重要的是一次投片的费用最少也要数十万元,先进工艺高达一千万到几千万。如此高的试错和时间成本对一次成功率的要求极高,不得不把流程拖长,反复验证,需要多个工种密切配合,团队中一个人出错,3个月后回来的芯片可能就是一块儿石头。修改一轮,又三个月出去了。也有媒体称,一颗芯片的一条生产线大约涉及50多个行业、2000-5000道工序。芯片研发比载人航天,还要难。

那么,海思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呢?海思的前身是华为1991年成立的ASIC(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当时,购买通用芯片价格高,产品没有差异化,价格战“刺杀”后,企业的利润空间很小。2004年,华为决定成立海思半导体,把这块业务独立成公司发展。

上海高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看懂经济专家孙文华对时代财经分析,一直以来,我国的电子科技发展长期依赖于加工,缺乏核心技术。广东的东莞地区被号称为世界的加工中心,赚着电子产业链分工中价值最低的部分,而高额利润都被芯片制造占据了。华为布局芯片是为了向产业链高利润部分发展的科技战略布局。

任正非在5月21日答记者问提到“迟早要与美国在‘山顶’上相遇”,指的就是与美国在产业链的顶端交锋。而美国之所以气急败坏地对华为攻击,是因为长期被美国芯片垄断的格局受到了华为的挑战。

为了打好这场“山顶”之战,任正非很早就布局“国际战”。著有《华为方法论》、《任正非谈华为国际化》、《任正非谈华为管理哲学》等著作的财经作家、看懂经济专家周锡冰向时代财经透露一个细节:2001年,中国经过多轮谈判终于加入WTO。作为谈判代表的龙永图扬名天下,为此,任正非向龙永图请教国际关系:“华为应该按照什么样的规则和法律体系来制定自己的全球化战略?”龙永图的答案是,当然是以联合国公认的条例为基础。

周锡冰称,“任正非清楚地判断,规则的制定权和解释权最终还是掌握在美国的手里,美国的掣肘才是将来华为全球化过程中最大的阻碍。”所以早在十多年前就准备与美国终有一战。如今证明,任正非当初的战略判断是正确的。 

华为的科研成果是通过不计成本的“烧出来”的。华为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华为研发投入为596亿元人民币,占2015年销售收入的15.1%。近十年来,华为已经在研发方面投入了超过2400亿元人民币。在答记者问中,任正非透露,“现在是每年200亿美元的研发了。”20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截至5月24日美东收盘,百度市值为400.66亿美元。这意味着,华为科研投入竟然达到半个百度的估值。

现如今,海思研发出来的麒麟取得了成功。在高速光通信及交换芯片上也有重大突破,海思已经在慢慢脱离低端芯片市场,打破高通等多年来构筑的技术壁垒。海思官网介绍,经过20多年的研发,海思已经建立了强大的IC设计和验证技术组合,开发了先进的EDA设计平台,并负责建立多个开发流程和法规。海思已成功开发了200多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型,并申请了8000多项专利。

02

timg (11).jpg

倪光南

现如今选择采购芯片的联想,曾经也面临是否开发芯片的选择。这就不得不提及联想的创始人之一倪光南。

上世纪80年代,电子科技工程师倪光南在加拿大担任访问研究员,其工资是国内平均水平70倍。1983年5月,他毅然放弃了高薪留任加拿大工作的机会回国。他说:“如果我不回来,我此后所做的一切不会对‘中国制造’有所帮助。”他还自己掏出几千加元买了几台汉字微机样机的关键器材带回国来,包括Z80 CPU、SRAM、DRAM、接口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和C编译器等,这些器材当时如在国内购买需要进口,周期很长。

1984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为转化科技成果,投资20万元人民币创办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公司(联想集团前身),倪光南出任首任总工程师,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

1989年11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改名为联想集团,此后倪光南担任公司董事兼总工,主持开发了联想系列微机,确立了公司的主营业务。

上世纪90年代,联想在PC革命时期爆发式增长。联想集团的发展蒸蒸日上时, 一向力主自主核心技术的倪光南坚持认为联想下一步应当进军核心技术,并顺应计算机与通信融合(ICT)的趋势及早作出部署。

随后,却发生了扭转联想集团命运的事件——柳倪之争。“柳倪之争”后来成了中国产业界的一段公案,有说是柳传志和倪光南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总工程师倪光南主张走技术路线,选择芯片为主攻方向;而总裁柳传志主张发挥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打造。也有媒体把之定性为“企业家和科学家”之争。

然而,随着倪光南被排除出联想领导层,他为联想未来发展所作的这些部署、计划和构想也都被抛弃了。多年以后,倪光南对外表示,事关理想和信念,对此无怨无悔。

但或许就是这样,联想错失了一个改变命运轨迹的发展机遇。近年来,联想不在是引领业界的姿态。2017年、2018年,联想靠卖楼收入百亿度过难关,也被美国媒体称为“最差科技公司”。去年,联想集团从“恒生指数50只成份股”中被剔除。

去年年末的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倪光南院士曾说,“华为和联想这30年来,犹如龟兔赛跑。”

1995年,联想销售额67亿元,是华为的4.5倍;2001年,华为销售额超过联想,而截至2018年12月22日,联想市值81亿美元,而华为估值已超4000亿美元,二者差距接近50倍。

在芯片、终端操作系统、5G等战场,全球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招式和打法。但是,任正非的判断却不一样。他选择了更为彻底的方式,把根扎得更深。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编辑:王丽丽